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埔縣人民政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埔縣人民政府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設立,大埔縣人民政府是大埔縣人民代表大會的執行機關,是大埔縣的一級國家行政機關

大埔縣人民政府對大埔縣人民代表大會和梅州市人民政府[1]負責並報告工作。在大埔縣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大埔縣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負責並報告工作。

解放前

縣境之內,自20世紀60年代後,先後在楓朗鎮王蘭、仙子下和湖寮鎮莒村等地,發現多處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文化遺址和商墓群,可證這些地方在3000多年前已有人群聚居。據明、清及民國縣誌記載,唐虞三代,今大埔屬揚州南裔地。秦漢時,屬揭陽縣地。東晉義熙九年(413),立義招縣。隋大業三年(607),改義招為萬川縣。義招、萬川縣治設在湖寮鎮(古城)。唐武德四年(621),廢萬川縣併入海陽縣。此後,歷宋、元及明前期,均為海陽縣光德鄉。明成化十三年(1477)立饒平縣,縣城在三饒,今大埔縣地域屬之。明嘉靖五年(1526),分饒平縣的清遠、灤洲二都重置縣,定名大埔,縣治在茶陽。清乾隆三年(1738),分白芒畲、箭竹洋、下畲子、塘子腹、風吹磜、青麻園等六處歸新設的豐順縣。

(二)機構吏員設置

明嘉靖五年(1526),縣治復開,改稱大埔縣。設知縣,其下,設巡檢司[2]、典史、教諭、訓導。知縣為一縣之長,統理錢糧、訴訟及一切政務。吏役定額:書辦12名,分設吏房(掌管功名、人事任免)、戶房(掌管戶口、田賦、錢糧)、禮房(掌管祭祀、發科考試)、兵房(掌管兵事、清剿盜匪)、刑房(掌管民刑訴訟)、工房(掌管山林川澤及作房)。6房各有門子1名,共6名。又設馬快(輕騎武裝)8名,民壯(武裝兵丁)50名;燈夫4名;轎、傘、扇夫共7名;禁卒(看守監獄人員)8名;庫書(掌管稅契)1名;倉書(掌管錢糧徵收)4名;庫子(掌管催收過期戶賦)4名;斗級(主守院局下等人員)4名。另外,署內幕僚,必有錢穀、刑名、書啟(相當今之秘書)各1名,由知縣自聘襄辦政事,不在定額之列。

明代自嘉靖五年至崇禎十七年的118年中,知縣共38任。

清襲明制。自順治八年(1651)至宣統三年(1911)的260年中,知縣共126任,其中6人重任。

行政區劃

大埔縣位於廣東省東北部、韓江中上游,地處北緯24°01'~24°41'、東經116°18'~116°56'之間,東北緊靠福建省平和縣、永定縣,東南連接潮州市饒平縣,西依梅縣區、梅江區,南鄰豐順縣和潮州市潮安區。全縣區域面積2467平方公里。

2015年,全縣轄14個鎮(湖寮鎮、百侯鎮楓朗鎮大東鎮高陂鎮光德鎮桃源鎮大麻鎮三河鎮銀江鎮洲瑞鎮茶陽鎮西河鎮青溪鎮)和豐溪林場,鎮、場下設256個村委會(居委會),其中村委會245個、居委會11個。

2015年,全縣總人口57.19萬人,常住人口38.18萬人,其中縣城人口約10萬人。全縣人口主要為漢族,兼有蒙古、回、壯、滿、瑤、土家、黎族等23個少數民族的少量居民。

視頻

大埔縣人民政府 相關視頻

2019年大埔縣人民政府縣長熊鋒松春節電視講話
2018年度大埔縣委、縣政府工作匯報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