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聖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聖拳
圖片來自騰訊視頻

大聖拳,中國拳術名,源於嵩山少林寺,興於河間潮海寺。隸屬長拳類,是典型的北派拳法。大聖神拳,以武養德,通過外體的運動,達到內心的安靜。神者,奇也,出手奇而迅速。少林武功分三家四門。三家為紅,孔,俞。四大門為大聖門,韋陀門,羅漢門,二郎門。本門屬於大聖門。在2017年被滄州市列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八仙拳術更是在2010年被河北省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

拳術簡介

大聖拳隸屬長拳類,是典型的北派拳法,源於嵩山少林寺,興於河間潮海寺。河間歷史悠久,距今有2700年的歷史,歷朝歷代都在此設郡、立國、建州、置府,是京南政治,經濟、文化、軍事重地,素有「京南第一府」之美譽。[2] 明末清初,河間府盜匪橫行,常常到潮海寺中進行掠奪,寺中僧侶盡力保護寺中財產,但是盜匪武藝高強,人多勢眾,難以抵擋。後有雲遊僧鴻和尚,雲遊至此,恰逢盜匪前來掠奪。鴻和尚學藝嵩山少林寺,用所學武藝擊退盜匪。盜匪留下狂言「三年後必來報仇」。鴻和尚怕盜匪再來滋事,所以便不在雲遊,留於寺中。一時間前來學藝者絡繹不絕(據筆者了解佛教中,僅有禪宗是有習武之風,其他宗派皆未有習武,寺中僧人未有與鴻和尚學武,故筆者認為,潮海寺不是禪宗,鴻和尚留在寺中,全憑的一顆保護眾生之心)。

不料三年後,匪人再次來擾,揚言要報仇。匪人三年間刻苦習武,功夫大增,一時間鴻和尚難為敵手。此時寺中另一掛單僧人(俗名張西鄂,人稱「張半仙」。在河間西一帶地區,還多傳有張半仙的傳說。法號不詳。因參加白蓮教反清復明組織,為避清廷的追殺,故不嚴其法名。)應戰,未出山門,僅僅利用陣法便將匪人制服。自此潮海寺永得安寧。鴻和尚深知此位師兄武功高強,必是世外高人,便請求在此授拳。

自此二人同在寺中授拳,二人常常研習技藝至深夜,寺中僧人常可半夜時分還可看到二位在房中研習拳法。故本門拳法為二位師爺共傳,由二世師爺郭登山融會貫通合為一門,逐步發展為大聖神拳。

張西鄂,河間人,少林寺出家,習得一生武藝,為少林看家師(民間稱監寺),在火燒少林寺後,參加反清復明組織白蓮教,兵敗後,退隱家鄉,在河間郭村潮海寺掛單,避而不言習武之事,時常夜半時分習武。因寺中遭匪人搶奪,張希鄂用所習武藝將其襲退,進而得知其懂得功夫。一時間名震鄉里,慕名而來者絡繹不絕,於此,便收徒傳藝。

鴻和尚所授拳法無譜無論,而張西鄂所傳拳譜,拳論詳細。因鴻和尚在寺中時日較早,故人們多說本門拳法為鴻和尚傳,實際所習為二人合傳。由二世郭登山將二位師父所教拳術進行整理融合,便形成了大聖拳。張西鄂著有《潮海寺僧人張西鄂搏來論》一書,其中首章寫得大聖拳論,譜。其書中記載本門為大聖功神拳小勢盤。

創拳說

大聖拳傳承已有七世,在河間開花結果已有三百年之久。對於大聖神拳的起源說,大致可分為三種:

一說由兵聖孫武創拳,《潮海寺僧人張西鄂搏來論》中記載孫武子留下四大名拳,一曰大聖,一曰孫臏,一曰羅漢,一曰韋陀。

一說由少林燒火僧大聖緊那羅王創拳,在佛教中稱緊那羅王為大聖,故稱大聖拳。少林武功分三家四門。三家為紅,孔,俞。四大門為大聖門,韋陀門,羅漢門,二郎門。

一說為一猿猴所傳,民間傳說此猿猴為孫悟空齊天大聖,故稱大聖拳,又因為三套拳法的起式皆含有猴架,故有此說。

拳種特點

大聖拳動作輕靈敏捷,靈活多變,功架端正,要求拳打一條線,手眼身法步配合到位,講究閃展騰挪,躥蹦跳躍。其門中槍法獨具風格,槍法為陰把槍,講究槍棍合一,左右結合,陰陽互轉,進退吞吐,翻花擺葉。其樁法有:弓步,馬步,臏探步,丁步,跪步,提步,盤步。以此八個定勢為基礎,練習拳法。拳法講究四平式,四平有上四平,懸提抱爐,中四平,穩站泰山,低四平,伏地金着。在練習中要求實戰能力強,拳論中《十字論》來要求習練者,在練習中便存實戰意識,達到學有所用。其十字為:一膽,二力,三拳,四肘,五宜,六順,七逃,八走,九生,十變。此簡單十個字包含了,實戰所需要的各種要求,十字達到,便可功成名就。

拳法要求

手法要求:滾出滾入,運用自如。

眼法要求:以目注目,以審敵勢。

身法要求:起橫落順,着重重心之穩固。

步法要求:進退高低,輕靈多變。

十拳說

本門拳法講究人有十拳:頭為一拳,肩為一拳,肘為一拳,拳為一拳,腕為一拳,指為一拳,臀為一拳,跨為一拳,膝為一拳,足為一拳。身之處處皆是拳,無處不敵人。

武德

大聖拳注重武德的培養,以佛門教義為根據,來培養門中弟子的德行。因為門中收徒重德,所以收徒非常謹慎,留有「寧可失傳,不可亂傳」的收徒規定。要求弟子謙虛謹慎,不可張揚,到處顯藝。故門中弟子多含蓄,內斂。這樣也致使了解本門的人甚少。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