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吳哥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大吳哥城 |
中文名稱: 大吳哥城 位於: 暹粒 屬於: 柬埔寨 |
大吳哥城位於柬埔寨暹粒,大吳哥城是真臘王國吳哥王朝的國都,於12世紀後期由高棉王國國王Jayavarman擴建而成。因他信奉佛教,所以都城緊挨吳哥窟。
與吳哥窟不同的是,城內的生活氣息更為濃厚的巴戎廟(Bayon)又稱拜雲寺、寬闊的中央大道和宏偉的斗象場,無不使人聯想人頭攢動的盛世場景。
吳哥城呈正方形,由城牆和護城河保護,城牆高8米,整個城市有5道城門,除了東西南北四個正方向處各開有城門外,在東門的北面還開了一座勝利之門,城門都是塔形結構,每個塔身上都有面向四方的四面佛像,以慈悲的眼神檢閱進入城內的每一個人;城牆外就是護城河,城門外各有架有一座橋,連接城裡城外,每座橋採用印度教的神話故事,兩邊各有27尊2.5米高的跪坐石雕半身像排成一列,一邊象徵神靈,一邊象徵惡魔,雙方進行激烈的角力。[1]
概述
大吳哥城又稱通王城,是吳哥王朝的首都,東南亞歷史上最宏偉的都城,鼎盛時人口達上百萬。多次毀於戰火,後幾經重修,最終在1426年被廢棄。吳哥(Angkor)在梵語裡是城市的意思,Thom的意思是大,百萬人口當年確實是大城市。
自然氣候
屬熱帶季風氣候,5月至10月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為旱季。年平均氣溫24°C。12月到次年二月天氣溫和降雨少,是旅遊的最佳季節,但對攝影愛好者來說,雨季的吳哥可以拍攝出色澤和質感最棒的照片。暹粒的陽光非常強烈,春節期間中午的氣溫都保持在36°C以上,所以一定要做好防暑防曬工作。
歷史文化
大吳哥城是由一一八一年登基的加亞華爾曼七世(JayavarmanⅦ)所建,這位國王是一位虔誠信奉佛教的國王,他所留下的吳哥都城遺址緊臨著小吳哥,是一處被長達十二公里城池所包圍的城市。在進入都城前,遠遠便會見到高及七公尺的大石城門上頭,四面都刻著加亞華爾曼七世(JayavarmanⅦ)的面容,唯與印度教不同的是,此乃象徵眼觀四面,耳聽八方的佛菩薩。在吳哥都城中央,仍依須彌聖山觀念建立起壯觀的巴戎寺(Bayon),其最特殊的設計,是每一座塔的四面,都刻有三公尺高的加亞華爾曼七世(JayavarmanⅦ)微笑面容。
兩百多個微笑浮現在囪綠的森林中,多變的光線或正或側,時強時弱的探照,樹草中的蟲鳥此起彼落的交織輪唱, 好似一個設計新穎的聲光舞台秀,軒昂的眉宇、中穩的鼻樑、熱情的厚唇、慈祥的氣質,國王的微笑反而勝過建築本身的宏偉,而成為旅客最深的印象,無怪會被其後代子孫尊稱為「高棉的微笑」。
旅遊景點
城市布局:吳哥城呈正方形,由城牆和護城河保護,城牆高8米,整個城市有5道城門,除了東西南北四個正方向處各開有城門外,在東門的北面還開了一座勝利之門,城門都是塔形結構,每個塔身上都有面向四方的四面佛像,以慈悲的眼神檢閱進入城內的每一個人;城牆外就是護城河,城門外各有架有一座橋,連接城裡城外,每座橋採用印度教的神話故事,兩邊各有27尊2.5米高的跪坐石雕半身像排成一列,一邊象徵神靈,一邊象徵惡魔,雙方進行激烈的角力。
護城河橋:橋兩側的石雕為修羅與阿修羅合力攪拌乳海獲取長生不老藥的故事。兩側各有27座雕像,高2.2米,跪坐姿,合力報持巨蟒用力拉扯。觀察雕像的面容可以分辨他的身份:眼睛細長、表情含蓄的是修羅(天神),怒眼圓睜、表情兇惡的是阿修羅(魔鬼)。
南大門(South Gate):城門高達23米,上方為巨大的四面佛像,面露安詳的微笑,是吳哥古蹟的標誌之一。 巴戎寺(Bayon):城中最重要、最宏偉的建築。
巴方寺(Baphuon):曾經是舊王城的中心,吳哥常見的三層平台建築,底層雕有各種動物雕像,頂部已坍塌。目前該寺因維修已暫時關閉。
空中宮殿(Phimeanakas):皇宮中的神廟,城中最高的建築,最高層平台上曾建造一座金塔。
戰象台階(Terrace of the Elephants):國王的檢閱台,舉行慶典儀式和斗象大會的地點。尚存巨象石雕。 癩王台階(Terrace of the Leper King):當時的皇家火葬場所在地,因平台頂端一座沒有性別的「癩王」雕像得名。但為什麼叫「癩王」則眾說不一,有人說因為發現是布滿青苔,也有人說雕像是一位染上麻風病的國王。原雕像已送往金邊國家博物館收藏,現在的是複製品。
與吳哥窟不同的是,城內的生活氣息更為濃厚的巴戎廟(Bayon)又稱拜雲寺、寬闊的中央大道和宏偉的斗象場,無不使人聯想人頭攢動的盛世場景。
參考來源
- ↑ 高棉帝國的最後一座都城——柬埔寨大吳哥城! 百度 2019-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