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名縣石刻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名縣石刻博物館,位於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現有石刻200多件,有中國最大的古碑「五禮記碑」,開中國碑刻行書先河的馬文操神道碑,朱熹寫經碑,程子視箴碑,明嘉靖陳皇后家族諭祭碑等。

2014年,大名石刻博物館升級擴建,總投資5700萬元,占地近70畝,建築面積13000平方米,主體建築為五禮記碑亭、弘敬閣、碑廊、長樂園、望京閣、學術交流中心以及遊客服務中心等附屬建築。

擴建後的整個園區為仿宋式建築風格,館內分為東、中、西3個功能區。東區為學術交流中心、管理中心和星級廁所。學術交流中心是該館開展學術交流活動的主體建築群,是一座集石雕[1]構件展示、碑刻書法欣賞、拓片製作體驗、文創展示銷售、多功能會議廳於一體的研學交流中心;中區依次為大門、五禮廣場、五禮記碑亭、中心湖區、弘敬閣。

建築布局

展覽以邯鄲石刻文化遺存為主題,以實物、圖片、圖表、拓片、文字、影像等為載體,以歷史發展脈絡為線索,系統反映了邯鄲地區自北朝至宋代石刻藝術。展覽共分4部分:北朝造像、隋唐造像、五代及宋造像、北朝刻經拓片。展廳面積600平方米,展出精品文物70餘件,石窟造像圖片86幅。其中以鄴城的漢白玉造像、常樂寺的紅砂石造像最為精美。

邯鄲石刻藝術源遠流長,早在8000年前,磁山先民就創造了石磨盤、石磨棒[2]等原始石刻藝術形態。邯鄲境內還保留着彌足珍貴的漢代「群臣上醻」和「趙國易陽南界」刻石。北朝時期鄴城一度成為中國北方的佛教中心,留下了南北響堂石窟和眾多的單體石造像,創造了佛教造像藝術的「北齊樣式」,對隋唐以後造像藝術影響深遠。

採用古今結合之建築特點,大門為現代的四基垛黑石面格局,展廳、庫房及辦公用房為磚、木、水泥混合結構仿古建築,頂為灰瓦卷棚頂,門窗為花棱、玻璃。碑廊及涼亭均為水泥仿木結構長廊,頂為雙坡琉璃瓦。

藏品特點

集碑刻、墓誌、石雕、石構件保護、殿覽為一體的石質雕刻,充分展現大名發展歷史,見證大名盛衰,用文字記錄下來的一個載體,充分體現古代的軍事、文化、民風民俗,為補證史料提供了詳實的資料,同時也為文字及書法研究提供了證物。

北廊主要陳列自唐至民國各時期碑刻二十五件,東廊北端為碑刻11件,墓誌38方,西廊為大名籍現代書法家書寫大名典故、史料及說明碑60餘件。館內中心樹立「五禮記碑」,地面散放碑刻、石雕等20餘件,因資金條件限制,展廳內存放小件墓誌沒有布展。

影響地位

石刻博物館以古代碑刻為依託,古代石質構件、工藝品為輔助,不斷徵集新出土文物,充實新內容,為帶動旅遊做好龍頭,該館所處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以其獨特的碑刻優勢,使人直觀的了解歷史,通讀大名各個歷史時期重大事件。碑刻多種多樣,類型豐富,使各階層人士都能欣賞,各行業記載均在此找到出處和答案。石刻博物館的開放將給文物的保護和利用提供了一個新模式。

視頻

大名縣石刻博物館 相關視頻

《行走大運河》報道了咱大名縣石刻博物館!
0928大名縣石刻博物館開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