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同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同縣大廠回族自治縣是廊坊市轄縣。位於河北省[1]中部,西隔潮白河與北京市通州區相望。總面積176平方千米。總人口12萬人(2012年末)。全縣轄5個鎮:大廠鎮、夏墊鎮、祁各莊鎮、陳府鎮、邵府鎮。縣政府駐大廠鎮大安東街3號。

地處燕山山前平原、潮白河上游,地勢平坦。鮑邱河自西向東流貫全縣,京秦鐵路和102國道、271省道穿境而過。古蹟有大廠清真寺、大小坨頭遺址、大小坨頭墓群等。

歷史沿革

據《寰宇通志》:大同府「以在大同川,故名」。據《大同縣誌》,因五大唐大同軍,軍取義大同川。大同川當今內蒙古烏拉特中後旗,唐末沙陀人內徙,大同之名遂僑徙今治。

戰國時屬趙。秦置平城縣,故治在今大同城東北古城,屬雁門郡。新莽改平城縣為平順縣,東漢復舊。建安末年廢,三國魏復置,屬新興郡。晉改屬雁門郡。北魏延和元年(432年)改萬年縣。太和十七年(493年)復名平城,屬恆州,兼為州治,故治在今大同城東3千米無憂坡上。北齊天保七年(556年)改太平縣,屬代郡。北齊時又於縣境西北置臨塞縣和臨陽縣,北周廢,同時改太平縣為雲中縣,屬長寧郡,故治在大同城西北15千米。

隋開皇二年(582年)改雲內縣,屬馬邑郡。唐貞觀十四年(640年)定襄縣自朔州北界定襄城故址徙此,屬雲州,兼為州治,雲內縣廢入,故治在今大同城西北15千米。永淳元年(682年)為默啜所破,州、縣俱廢。開元十八年(730年)復為雲中縣,屬雲州,故治在今大同城東3千米。五代晉割入契丹,隸西京道。

遼重熙十七年(1048年)析雲中縣地置大同縣,屬西京道。金初於縣境置裕民縣,故治在今大同城西北,皇統初年廢。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雲中縣廢入大同縣,屬大同路。明、清俱屬大同府。民國初年屬雁門道,後屬省。抗日戰爭時期分置東、西大同縣,分屬晉察冀邊區與晉綏邊區。抗日戰爭勝利後復為一縣。

1949年屬察哈爾省。1952年復歸山西省。1954年與懷仁縣合併為大仁縣,縣政府駐大同市城區。1958年大仁縣併入大同市,以之置郊區,區政府仍駐大同市內。1960年廢,以原大同縣置古城區。1964年復為大同縣,屬大同市。1965年8月改屬雁北專區。1967年屬雁北地區。1971年與大同市分治,縣政府遷駐西坪鎮。1993年撤銷雁北地區,縣改屬大同市。

1998年,全縣總人口1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3.9萬人。轄3個鎮、13個鄉:西坪鎮、倍加造鎮、周士莊鎮、麻峪口鄉、吉家莊鄉、杜莊鄉、峰峪鄉、徐疃鄉、黨留莊鄉、陳莊鄉、瓜園鄉、許堡鄉、閣老山鄉、西冊田鄉、中高莊鄉、聚樂堡鄉,共有192個行政村。縣政府駐西坪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2],大同縣常住總人口162977人,其中,湖東街道3768人,西坪鎮16388人,倍加造鎮16196人,周士莊鎮17866人,麻峪口鄉5737人,吉家莊鄉4451人,峰峪鄉5999人,徐町鄉3452人,杜莊鄉13636人,黨留莊鄉11817人,陳莊鄉3781人,瓜園鄉4187人,中高莊鄉6953人,巨樂鄉4010人,閣老山鄉3561人,許堡鄉10971人,冊田鄉5143人,東街(虛擬街道)13670人,西街(虛擬街道)5785人,樊莊開發區5606人。

2001年,原西坪鎮、中高莊鄉合併設立新的西坪鎮,原許堡鄉、西冊田鄉合併設立新的許堡鄉,原瓜園鄉、城莊鄉合併設立新的瓜園鄉,原聚樂堡鄉、閣老山鄉合併設立新的聚樂堡鄉,原峰峪鄉、徐團鄉合併設立新的峰峪鄉,原吉家莊鄉、麻峪口鄉合併設立新的吉家莊鄉。區劃調整後,全縣轄3個鎮、7個鄉:西坪鎮、倍加皂鎮、周士莊鎮、吉家莊鄉、峰峪鄉、杜莊鄉、黨留莊鄉、瓜園鄉、聚樂堡鄉、許堡鄉。縣政府駐西坪鎮。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大同縣常住總人口185777人,其中,西坪鎮27732人,倍加造鎮18739人,周士莊鎮17620人,吉家莊鄉7306人,峰峪鄉7325人,杜莊鄉11836人,黨留莊鄉12956人,瓜園鄉6834人,巨樂(聚樂)鄉6832人,許堡鄉16522人,經濟技術開發區16161人,湖東辦事處2974人,東街辦事處22535人,西街辦事處10405人。

2015年末,大同縣轄3個鎮、7個鄉(合計10個),12個居委會、177個村委會(合計189個)。

視頻

大同縣 相關視頻

航拍大同縣 旅遊勝地
走進魅力大同縣(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