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葉千斤拔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大葉千斤拔根 大葉千斤拔,又名天根不倒、千斤紅、蔓性千金拔、一條根。蝶形花科植物Moghania macrophylla (Willd.) O Ktze.,常生長於曠野草地上或灌叢中,山谷路旁和疏林陽處亦有生長。分布於雲南、四川、廣東、廣西、江西、福建等地。秋季採收,可入藥,味甘,性溫。
千斤拔的歷史記載
千斤拔始載於《生草藥性備要》,[1]稱其「味甜,性劫」、具有「壯筋骨,解熱毒,理內傷,治淤打,浸酒滋腎」的功效。《陸川本草》中也記載其「清肺止咳,清涼解毒。治咳血,痢疾,溫病身熱口渴,頭暈」。其後《嶺南草藥錄》、《中華本草》、《全國中草藥彙編》、《廣東中藥志》等書對其植物形態、生態環境、藥性、化學成分、藥理等亦有記述。
來源
本品為豆科植物大葉千斤拔的根。秋季採收。
性味歸經
《貴州民間藥物》:性溫,味甘。
功能主治
祛風濕,活血脈,強筋骨。治風濕骨痛,腰肌勞損,偏癱,陽痿。
①《貴州民間藥物》:治腎虛陽痿,泡酒服。
②《廣西藥植名錄》:祛風活血。治風濕骨痛,瘡疥。
③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舒筋活絡,強腰壯骨。治腰肌勞損,偏癱痿痹,氣虛腳腫,勞傷久咳,咽喉腫痛。
形態特徵
大葉千斤拔,又名:假烏豆草、皺面樹。直立半灌木,高1~3米,嫩枝密生黃色短柔毛。小葉3,頂生小葉寬披針形,長6~20厘米,寬2.5~9厘米,先端尖,具短尖,基部圓楔形,上面幾無毛,下面沿葉脈有黃色柔毛,基出脈3條,側生小葉較小,偏斜,基出脈2條;葉柄有狹翅,有短栗毛。總狀花序腋生,花多而密,序軸及花梗均密生淡黃色短柔毛;萼鍾狀,萼齒5,披針形,最下面一齒較長,外面有毛;花冠紫紅色,長約1厘米;子房有絲毛。莢果橢圓形,長約1.5厘米,褐色,有短柔毛。種子1~2粒,球形,黑色。花期7~9月。
分布區域
生長環境
生於空曠草地或灌叢中。
民間方例
(一)風濕關節炎:大葉千斤拔1兩.雙面刺3錢.水煎服[2]。
(二)慢性腰腿痛:大葉千斤拔.龍鬚藤.杜仲各5錢.水煎服。
(三)跌打損傷:大葉千斤拔.大羅傘.九節茶各1 兩.水煎服。
參考資料:常見中草藥(1)好兄弟.台灣藥用植物誌(卷上)甘偉松.植物青草種類民間常用手冊(國峰)。
視訊
參考文獻
- ↑ 千斤拔的歷史記載. 每日頭條. 2016-12-04.
- ↑ 藥用植物簡介( 259) 大葉千斤拔. 阿草伯藥用植物園. 20008-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