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口尖條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口尖條鯊

學名  Chaenogaleus macrostoma

命名者 Bleeker, 1852

英文名 Balfour's shark

別名  Hemigaleus balfouri、沙條

觀賞魚/食用魚  否/是

最大體長     100 cm

分類

  軟骨魚 Chondrichthyes

  白眼鮫 Carcharhiniformes

  半沙條鯊 Hemigaleidae

  尖齒鯊 Chaenogaleus

大口尖條鯊,體細而延長。頭平扁,尾鰭前具凹窪。吻中長,吻端背視如楔形。眼橢圓形,具瞬膜。前鼻瓣如短葉片狀。鰓裂長,長度為眼徑之1.8-3.0倍。口裂呈長拋物線狀;唇溝一般長;上頜齒側扁三角形,齒頭外斜,外緣具3-4小齒尖,正中具一尖直小齒;下頜前部齒細尖,矛狀,邊緣光滑,不具小齒尖,後部有數齒外側基底具1小齒尖,口閉時下頜齒明顯突出。

噴水孔微小。盾鱗具5棘突5縱脊。背鰭2個,形狀相同,第二背鰭較小;前緣圓凸,後緣深凹,上角鈍尖,下角延長尖突;第一背鰭起點在胸鰭內角之上方或稍後;第二背鰭起點在臀鰭之前;腹、臀鰭皆較第二背鰭小;胸鰭等大或略大於第一背鰭,略呈鐮刀狀;尾鰭狹長,稍大於頭長,上葉近尾端,下葉前部尖三角形突出,中部較低平,與後部間有一深缺刻,後部小三角形突出,尾端鈍尖。

體側灰褐色,腹面淡白;第一背鰭後緣、第二背鰭上部、尾鰭上緣及尾端黑色,其餘各鰭邊緣淺色。[1]

棲地環境及深度

砂泥底、近海沿岸 。棲息深度10 - 59公尺

棲息於熱帶大陸棚或島棚至少達59公尺深處之近海和外海中小型鯊類。主要以小魚、頭足類及甲殼類為食。[2]

分佈

印度-西太平洋: 波斯灣巴基斯坦印度斯里蘭卡新加坡泰國越南中國台灣爪哇與[[印尼的蘇拉威西[3]

繁殖

胎生,一胎可產下4-5隻幼魚。

保育

次級保育類動物, 見 IUCN 紅皮書 (VU) (A2bd+3bd); Date assessed: 01 December 2008

參考文獻

  1. 大口尖條鯊,fishdb.sinica.edu.tw
  2. 大口尖條鯊,fishdb.sinica.edu.tw
  3. Chaenogaleus macrostoma,fishbas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