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軍營村(康火南)
![]() |
《夜宿軍營村》是中國當代作家康火南的散文。
作品欣賞
夜宿軍營村
一生與農結緣的我,遷居高樓林立的城市後,還念念不忘泥土的芳香和行走鄉間小路的樂趣。同安的軍營村在鷺島聞名遐邇,心嚮往之久矣,周末,孩子一家前往,我拉上老伴隨車同行。
我們離開了喧囂的鬧市,小車行進在盤旋的山區公路上,從車窗里向外看,有種「扶搖直上九重天」之感。雖然只有60多公里的路程,卻行駛了一個多小時,陡坡盡頭走了一段平路,路左邊豎立一塊花崗岩石頭,鐫刻着彤紅的「軍營村」三個大字。軍營村地處同安區蓮花鎮境內,平均海拔900多米,與茶區安溪縣大坪鄉接壤,面積12平方公里。這裡便是鷺島距天空最近的村莊了,天藍地闊,孫兒拍手歡叫,我真想伸手摘片彩雲當毛巾擦汗呢。
走進軍營村,舉目四望,這裡似一軸水墨畫,小橋流水,林茂竹翠,山泉溪從村中流過,河兩旁一幢幢新樓高低有序,盡顯美色,猶如桃源之境,陶冶着人們的心靈。夜晚,我們住進一家民宿,三層樓房依山傍溪,地基從溪邊砌起,錯落有至,設備齊全,更不用說服務態度,不亞於城裡的高檔酒店。晚餐是女主人親自下廚做的一桌特色農家菜,有適合老年的單季紅米粥、紅薯等雜糧主食。農家菜有爆炒草魚片、油炸泥鰍、醬油水溪蝦,自產的清蒸南瓜,肉絲炒絲瓜,別有一番風味。
夜幕降臨,涼風習習,略些許寒意,如果選擇酷暑來山上避暑,絕對是不錯的選擇。這時路燈、霓虹燈、彩燈齊放,山村如同白晝。飯後一家人漫步在水泥大道,盡享天倫之樂。村中心廣場有一個戲台,定期或不定期舉行文藝演出,既有外來文藝隊伍,也有本地南音和歌仔戲愛好者。當晚7點舉行主客聯誼晚會,有聲有色,熱鬧非凡,孩子們留下來湊熱鬧。老倆口從廣場返回住處時,高老闆已在大堂擺開茶具,燒着水,準備泡工夫茶了。已經先一步入座的是一位台胞鄭老先生,來自桃園縣,也是今天上午入住的客人,他正諮詢主人,問:「軍營堡,啥時改為軍營村啊?」
「沒錯,改革開放後才改為軍營村。」高老闆說。
原來鄭老先生祖籍南安,閩台本是同根生。他聽祖籍的宗親說起先祖鄭成功為收復台灣,出征台灣前曾在這裡紮營練兵,才慕名前來的。鄭先生激動地說:「軍營堡翻天覆地巨變,我回去一定要禱告鄭成功先烈,這裡『今非昔比』啊!」
軍營村之夜,靜謐而安詳,置身在高山天然氧吧中,一家人旅途的勞頓蕩然無存……
「喔,喔,喔——」打更的公雞催人早起,濕潤的晨霧籠罩村莊,清晨的鳥兒在枝頭翩翩起舞,清脆悅耳的鳴叫聲如同一首動人的交響曲,讓人心曠神怡。春暖花開的季節,多色三角梅齊放異彩,桃李爭相報春,油菜花似一片金色的海洋。我和老伴沐浴山風,在小溪旁石砌的堤岸上散步,流水潺潺,清澈見底。小魚兒晃頭擺尾,自由自在地覓食,人與自然的和諧由此可見一斑。遇到同住一家民宿的K女士正在溪邊一塊平地打太極拳,她打過招呼,說:「高山空氣新鮮,喝着甘甜的山泉,品嘗無公害的果蔬,我住了二十多天還不過癮呢。」
身處美麗的鄉村令人陶醉。我和老伴繞着四通八達的村道,所到之處,環境優美,道路乾淨,煙蒂不落地,垃圾無蹤影,就連農村用量最大的塑料袋也難得一見。對於酷愛清潔衛生的老伴感到不可思議,突然問我:「農村咋見不到垃圾呢!」
正當我們困惑時,前面村道拐彎處冒出一個穿着環衛制服的中年婦女,在那裡揮舞着竹掃,像寫人字似的一撇一捺操弄着,將路面上的垃圾打掃乾淨。老伴與她打了個招呼:「辛苦啦!你是負責打掃環境衛生的?」
「是的,除打掃外還收集每家每戶門前的垃圾桶,也要指導農戶垃圾分類,剛開始時間花得多些。」
「老百姓會聽你的話嗎?」老伴疑惑地問道。
「政府花錢為咱老百姓辦好事,那有不聽的理呀。」她自信地說。我內疚地對老伴說:「我在農村工作40多個年頭,過基層,蹲過點,也花氣力整治農村環境髒亂差,抓、罰、關都用上,可農村的環境衛生依然固我,一點也沒改觀。而今靠一支隊伍,一個垃圾桶,兩水(雨、污水)分流,垃圾分類,定點定時收運,農村的髒亂差卻從根本上改觀了。」
「新時代營造好環境,現代生活好,人的精神爽。」老伴說到點子上了。
來到一戶農家新建的三層小樓前,主人正在棚架下修剪藤蔓。我和主人聊了起來。他告訴我說,習大大在廈門工作時曾兩次深入軍營村訪貧問苦,提出「山頂戴帽,山下種果」營造青山綠水家園的倡議;引良種,學科技,農民就有了脫貧致富的鎖匙了。閩南有句俗語「換種子贏過做生意」,「我家原來是全村出了名的困難戶,後來引進茶葉良種到近鄰的安溪大坪鄉學習制茶技術。還引種蛇瓜新品種,賺了錢,蓋起了這幢三層新樓。」主人說的蛇瓜,是一年生攀緣草本植物,有補充機體營養、潤腸通便,促進消化、降血糖等功效,過去閩南沒有,是很不錯的果蔬新品種。嫩瓜期,蛇瓜的表皮有白綠相間的條紋,看起來似白花蛇;成熟的蛇瓜表皮則呈現紅綠相間的條紋,有點像紅花蛇了。瓜棚里碩果纍纍,我們左手牽「一條」,右手捉「一尾」,「咔嚓咔嚓」留一張田園風光照,煞是好看。
上半晌,村部廣場設有一排簡易的菜攤,適應村民和城裡人日常生活的需求。本村的菜農趕早採摘各種蔬菜上攤售賣,我沒想到高山上的蔬菜會這麼鮮美可愛。霜凍的嫩芥菜,青翠的蔥蒜,粉黃的花菜,還有第一茬小白菜……這些新鮮的蔬菜好像都沒睡夠,就被從一個一個菜地叫醒,趕到菜攤上來的,掛住一顆顆露珠,泛着晶瑩的光澤。
一陣「突突」聲由遠而近,一位騎電動車的屠宰戶載着流動肉攤賣肉,案板上土豬肉還冒着熱氣。老伴緊盯着豬頭皮,一問價一斤6元,比城裡便宜許多,而且還是貨真價實的土豬肉,就毫不猶豫說買。老闆高興地說:「有點殘餘毛渣,等會兒我刮乾淨,再送到你們住處。」我們還買了20元的腿肉,就回民宿了。收拾行李,又等了好一會兒,不見那漢子送豬頭皮來,老伴說:「看來那老闆是不會送來了。」「不會的,鄉下民風純樸,說話算話。」我安慰老伴說。果不然,我們下樓吃早餐時,那殺豬漢子不僅送來了刮淨毛的豬頭皮,還無嘗贈送了一副豬大腸給我們。他抱拳一拱說:「希望你們喜歡上軍營村哦!」
如果說軍營村像一幅畫,那就是一軸美麗鄉村煥發着新時代文明之風的水墨畫,忘不了,放不下,就會長長久久在心中流光溢彩。
作者簡介
康火南,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福建作協會員。出版農業、農村專著、實用科技書籍、科學小品、科學童話、科普寓言等書籍21本。發表研究論文19篇,2003年獲全國科普先進工作者。科學小品及文學作品在《人民日報》《知識就是力量》《新民晚報》等全國多家報刊發表。
參考資料
- 移至 ↑ [中國作家網 (chinawriter.com.cn)中國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