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復興街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復興街道

中文名 : 復興街道

所屬地區:重慶市北碚區

復興街道位於北碚城區以東23公里,東靠渝北區木耳鎮、雙鳳橋、雙龍湖街道,南接渝北區仙桃、悅來街道,西臨水土街道,北與靜觀、三聖鎮相連,地勢東高西低由北向南傾斜,幅員面積63.9平方公里,轄8個村5個社區,總人口3782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9493人,農業人口8327人。居民以漢族為主,苗族土家族、彝族、壯族等18個少數民族人口171人。

復興街道始建於清嘉慶年間,因失火重建百廢待興而得名,距今200多年歷史。傳統產業以種養殖為主,陸續發展有煤礦、建築建材、金屬加工和民爆器材等工業企業。

復興素以書畫之鄉、武術之鄉聞名。鎮內有紅岩英烈王朴烈士1945年創辦的蓮華中學(原遜敏書院)。兩個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復興農村兒童線描畫"先後參加亞洲少兒繪畫展、香港專展、上海世博會展、中國旅博會展、教育部教學展,併入圍奧運會展;"復興賀家拳"以拳、械、功法、技擊自成體系,門徒遍布全國各地,部分功法和套路被錄入國家拳譜,曾參加香港"第八屆世界武術大賽"並榮獲3金2銀。

復興街道交通便捷,區位條件優越。繞城高速公路途經復興墮井、太山、梔子等村6公里。水土至渝北兩路,北碚至華瑩兩條縣際公路縱橫全境,渝廣高速公路在境內與繞城高速公路、萬興城市快速幹道互通。悅復大道連接重慶國際博覽中心,龍門大橋通過水土與繞城高速公路互通,實現一刻鐘到北碚、江北、渝北等地。 [1]

位置境域

復興街道地處北碚區東部,東、南與渝北區接壤,西鄰水土街道,北連靜觀鎮三聖鎮。 轄區總面積63.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復興街道地處華鎣山脈龍王洞背斜淺丘地帶,地勢東高西低。地形分為山脈、淺丘陵等。主要山脈有華鎣山龍王洞山,境內最高峰汪家台位於龍王洞山脈,海拔810米。

氣候

復興街道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8℃,1月平均氣溫7.6℃,極端最低氣溫3℃;7月平均氣溫28℃,極端最高氣溫39℃。無霜期平均325天。年均降水量1050毫米。

水文

復興街道主要河流有後河、黑水灘河2條,總長33.4千米。境內最大的河流為黑水灘河,境內長21.8千米,流經歇馬、龍王、山柳、雙龍、書院、思源、東嶽、墮井獅子口注人嘉陵江。後河境內長11.6千米,源流經梔子、墮井注入嘉陵江。

自然資源

復興街道境內已探明的礦藏資源有原煤鐵礦、石膏、天然氣、石灰石、白泡石、白砂石、青砂石煤矸石等。原煤總產量5000萬噸,原煤經過百年集中開採在海拔100千米以上的優質原煤已接近枯竭。石膏儲量5億萬噸。龍王背斜的地下水豐富,北端深埋495米,中段深埋300米,南段深埋200米,所形成的地下陰河與石灰岩溶洞連為一體,形成了地下湖泊。

自然災害

復興街道主要自然災害有洪澇、旱災、風災、地質滑坡等自然災害。旱災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民國四年(1915年),從上年農曆七月至當年5月未降大雨,造成禾苗枯死,糧食基本無收。洪澇災害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1989年7月10日,出現百年未有的特大洪災,糧食受災面積2.29萬畝,垮塌房屋2314間,沖毀橋樑14座,造成交通、通訊、電力全部中斷。

人口

2011年末,原復興鎮轄區總人口3655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9000人,另有流動人口1634人。總人口中,男性18340人,占50.18%;女性18210人,占49.82%;14歲以下3907人,占10.69%;15-64歲27312人,占74.72%;65歲以上5331人,占14.5%;90歲以上老人148人。2011年,原復興鎮人口出生率8.11‰,人口死亡率7.35‰,人口自然增長率0.76‰。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