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壺天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壺天群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中文名: 壺天群

外文名: Hutian group

類 別: 岩石地層單位

時 代: 晚石炭

分 區: 華南

下 屬: 大埔組,馬平組

代 號: Ch

壺天群沿用湖南省湘鄉縣壺天鎮壺天石灰岩的命名,田奇雋、王曉青1932年建立,1959年全國地層會議稱現名。[1]

時代

C2

華南區晚石炭系地層。以淺海相碳酸鹽沉積為主,岩性單一,岩層巨厚。主要含紡錘蟲類和珊瑚化石

本群包括大埔組和馬平組。

分區

華南

命名

田奇雋、王曉青等,於湖南省湘鄉縣壺天鎮(1126°3′,27°51′),1932年命名的壺天灰岩

相關層位

:包括大埔白雲岩組和馬平灰岩(組)。

同物異名:鐘樓橋灰岩層。

原始定義

壺天石灰岩為灰白色之塊狀石灰岩,含砂質層理往往不明,以往在湘鄉縣屬之壺天鎮出露為整齊,故名。總厚約達200m,直接覆於梓門橋石灰岩之上……其時代或包有中上石炭紀兩層,因其適位於下二疊紀石灰岩與梓門橋灰岩之間也。」

[沿革]

1962年楊敬之等改稱為壺天群。

現在定義

位於梓門橋組之上、棲霞組之下,下部以厚層至塊狀白雲岩為主夾灰岩,,上部以厚、巨厚層灰岩為主夾白雲岩,富產筳類、珊瑚,時代屬晚石炭世。本群包括大埔組和馬平組。

壺天群的上段以淺灰色石灰岩為主,夾少量白雲質灰岩,厚層狀、塊狀構造,質較純,在頂部有時夾硅質條帶或燧石結核,偶見珊瑚和細小的蜓科化石。

中段以灰白色白雲岩為主,夾白雲質灰岩,巨厚層狀、塊狀構造或角礫狀構造(夾礫狀灰岩),地貌一般呈渾圓狀小山丘,不生植被。風化後表面常呈疏鬆的粉砂狀和皺紋狀。

下段以灰色石灰岩為主,夾白雲質灰岩、硅質灰岩,厚層狀、塊狀構造,底部常見燧石結核和角礫狀灰岩,角礫成分為石灰岩,礫徑大小不一,一般5~30cm,鐵質、鈣泥質膠結,呈肉紅色、灰色,底部常見溶洞,有時見古溶洞沉積物。

廣西

零星分布於荔浦、平樂、鐘山、興安、全州等縣,為一套淺色白雲岩,上部夾少量白雲質灰岩、灰岩。厚90-392米。化石稀少,其時代歸中晚石炭世。此外,欽州—防城一帶的石炭系,為一套較特殊的深灰色的硅質岩夾泥岩、含錳硅質岩。厚數百米。與下伏泥盆係為整合接觸。化石有科奈特貝及海百合莖、介形類等。

江西

梁山組含煤地層之下的一套塊狀白雲岩、灰質白雲岩夾白雲質灰岩(大埔白雲岩)及灰岩、白雲質灰岩夾白雲岩(馬平灰岩)的地層。

在東鄉地區下亞群以濱海相為主,向淺海相過渡,下部為鈣質砂、頁岩夾少量火山沉積岩及凝灰岩,上部以泥灰岩和白雲質灰岩為主。亦為主要含礦層位之一,鎢、鐵礦體的主體及少量銅、硫礦賦存子此層位中。_七亞群(CZ,3。)為咸化的淺海相碳酸鹽沉積,以白雲質岩石為主。其底部有少量鎢鐵礦體。

在江西東鄉 楓林礦區及其外圍下石炭統梓山組及中上石炭統壺天群下部,發現有廣泛的火山岩,包括英安斑岩、流紋岩,及酸性到中性的凝灰岩,凝灰角礫岩及火山碎屑沉積岩 等,總厚度20餘米。與這些主要海底火山岩層及其他海相沉積物互層的為層狀黃鐵礦型銅礦層,它主要是由黃鐵礦,膠黃鐵礦,菱鐵礦,黃銅礦,輝銅礦及少量閃 鋅礦等組成,其總厚度約28米,構成中型的銅礦山。

鉛鋅

凡口鉛鋅礦床部分礦體就位於晚石炭世壺天群之中,

通過對凡口鉛鋅礦床壺天群地層地質特徵及其成礦地質條件的分析,依據相關成岩成礦理論,可以得出如下結論:壺天群地層在適當的相對還原環境部位,恰當的構造部位、特定岩性組合部位、 生物碎屑有所發育部位是可以成礦的.

參考來源

壺天的鄉村年會,大壺天群2018年首次舉辦年會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