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塞維安城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塞維安城牆
圖片來自blogspot

塞維安城牆拉丁語Murus Servii Tullii)是羅馬的一道城牆,塞維安城牆用大塊凝灰岩砌築,城牆高達10米,底寬3.6米,長11公里[1] ,據信有16個大門,其中許多只在著作中提到。

介紹

塞維安城牆據說得名於第六位羅馬國王塞爾維烏斯·圖利烏斯。雖然它的輪廓可能追溯到公元前6世紀,但是目前現存的城牆很可能是建於羅馬共和國後期,公元前4世紀。

第二次布匿戰爭期間,羅馬人憑藉塞維安城牆擊退了穿越阿爾卑斯山入侵意大利的漢尼拔

在羅馬共和國末期和羅馬帝國早期,城牆一直存在,這時,羅馬城市早已擴展到塞維安城牆以外。奧古斯都將羅馬城分為14個區,其中第二,三,四,六,八,十,十一區位於塞維安城牆以內,其他各區位於塞維安城牆以外。

在共和國和帝國時期,羅馬受到其不斷擴張的軍事實力的保障,城牆變成不必要的。隨着城市的不斷發展和繁榮,在帝國的前三個世紀,基本上是無城牆的。然而,到3世紀日耳曼部落沿邊境入侵時,皇帝奧勒良修築了規模較大的奧勒良城牆來保護羅馬。

現狀

塞維安城牆保存下來的部分仍有幾處,其中最長的一段在特米尼車站附近,另一段在阿文提諾山

參考文獻

  1. Fields, Nic; Peter Dennis The Walls of Rome Osprey Publishing; 10 Mar 2008 ISBN 978-1846031984 p.10 [1]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2-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