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塞拉耶佛圍城戰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塞拉耶佛圍城戰役
圖片來自udn

塞拉耶佛圍城戰役波斯尼亞戰爭的一部分,是現代戰爭史上最長的圍城戰役。波斯尼亞與赫塞哥維納首都塞拉耶佛從1992年4月5日至1996年2月29日遭到南斯拉夫人民軍塞族共和國軍圍困,共計1,425天。塞拉耶佛圍城戰役時間超過史達林格勒戰役三倍,比列寧格勒圍城戰還要長一年之久。

波斯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宣布從南斯拉夫獨立後,波斯尼亞的塞爾維亞人計劃獨立建立一個塞族人的波斯尼亞塞族共和國(Republika Srpska),因此派遣13,000名部隊駐紮在薩拉熱窩附近的山區進行圍城。塞族軍隊使用炮擊、坦克步槍對市區進行攻擊,並於1992年5月2日開始進行圍城。城內保衛政府的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共和國軍共有70,000人,他們武器匱乏,無法突破重圍。

13,952人在塞拉耶佛圍城期間被殺害,包括6,137名政府軍士兵,5,434名平民。塞族軍隊有2,241名士兵喪生。 1991年人口普查顯示塞拉耶佛及其周邊地區有525,980人。圍城前市區人口為435,000人,目前塞拉耶佛人口約在30萬至38萬人之間。

戰爭結束後,前南斯拉夫問題國際刑事法庭判處前南斯拉夫官員犯下反人類罪[1] 。斯塔尼斯拉夫·加利奇|Stanislav Galić與德拉戈米爾·米洛舍維奇|Dragomir Milošević分別被判處無期徒刑與29年有期徒刑,莫姆契洛·佩里希奇被判處27年有期徒刑,在上訴後於2013年2月釋放。時任塞族共和國總統的拉多萬·卡拉季奇受到的11項指控中亦包括該次圍城的罪責。

戰爭爆發

1992年3月1日,薩拉熱窩市中心一場塞爾維亞人的婚禮遭襲,新郎的父親身亡。襲擊者據稱是穆斯林,其動因據稱是賓客在婚禮一行人穿過巴斯卡爾森雅|Baščaršija巴扎時高調地揮舞塞爾維亞旗幟。第二天塞族準軍事武裝在薩拉熱窩國會大樓附近設置了街壘並部署了狙擊手,隨後眾多的市民在狙擊手前示威反對政變。1992年3月3日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宣布從南斯拉夫獨立後,塞族武裝和波黑政府軍便開始零星交火。

4月5日,塞族警察襲擊了警察局和內務部訓練學校,兩名公職人員和一名平民在襲擊中身亡。波黑總統在第二天宣布進入緊急狀態,當天晚些時候塞族準軍事武裝再次包圍了國會大樓,導致約5-10萬的各族裔居民上街集會示威。當遊行人群走向國會大樓時,軍人開槍殺死了人群中的兩名年輕女子(索達·蒂波熱維奇|Suada Dilberović和奧爾加·索切奇|Olga Sučić),她們被視為圍城戰役中的第一批陣亡者。

4月6日,十二個歐共體成員國承認波黑獨立,第二天美國承認波黑獨立,波黑境內的武裝衝突隨後爆發。南斯拉夫人民軍炮擊了瓦萊斯的軍校、有軌電車編組站和薩拉熱窩老城區,並占領了薩拉熱窩機場。波斯尼亞政府最初期望國際社會在承認波黑獨立後派遣維和部隊,但由於維和部隊未能及時部署,並未阻止戰爭的爆發。

塞族武裝和南斯拉夫人民軍在裝備和準備程度上均顯著勝於波斯尼亞政府軍。塞族軍隊和警察開始在波黑東部的塞族控制區清洗波斯尼亞族居民,當地塞族居民也時有參與。波斯尼克族居民的住房被系統性的洗劫並焚燒,波斯尼克族居民被毆打甚至被殺害。波斯尼克族男性被押送至監獄營區,女性則被收押至集中營中,營內的衛生條件極其惡劣,許多人被輪姦。根據倖存者的證詞,塞族士兵和警察會從集中營挑選婦女帶走並強姦。

4月22日,在國會大廈前的民眾集會遭到槍擊。4月底薩拉熱窩圍城的局面逐漸形成。

對市區進攻的結束

戰爭開始的幾個月,薩拉熱窩附近的南斯拉夫人民軍開始機動至山區,火炮以及其他的一些重型武器在此時部署。阿利雅·伊澤特貝戈維奇領導的波斯尼亞政府在1992年4月要求南斯拉夫政府撤軍,塞爾維亞總統米洛舍維奇同意撤出從波斯尼亞外入境的少量軍隊,而原南斯拉夫人民軍內的塞爾維亞族士兵則被轉至拉特科·姆拉迪奇將軍領導的波斯尼亞塞族軍中。

暴行

對薩拉熱窩的圍城自1992年下半年至1993年上半年間達到高峰,大量的罪行在這一激烈作戰的期間犯下。城外的塞爾維亞軍隊持續對政府守衛軍進行炮擊,城內的塞族軍隊則控制了大多數的軍事要地以及武器供給。塞爾維亞人同時在城內安排了狙擊手,若干條街道在狙擊手的威脅下變得相當危險,在這些道路邊常能見到寫有「小心,狙擊手!」(Pazite, Snajper!)的牌子。連接機場與市區的侯賽因·格拉達斯柴維茲|Husein Gradaščević|波斯尼亞之龍大街(Ulica Zmaja od Bosne),以「狙擊手之巷|Sniper Alley」聞名。在試圖突破封鎖時被狙擊手殺害的鮑斯高·布傑和埃美亞·伊斯美,因媒體的廣泛報道被稱為薩拉熱窩的羅密歐與茱麗葉,成為了圍城期間暴行的象徵之一。

背景

南斯拉夫政府自成立時起,便嚴密防範國內諸多種族和宗教團體中的民族主義情緒,因為這將導致社會動盪與南斯拉夫的解體。1980年鐵托逝世後,對民族主義的抑制政策大幅減輕。1980年代科索沃暴力衝突的爆發使南斯拉夫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高漲。塞爾維亞人希望建立塞爾維亞主導的中央集權的南斯拉夫,而其他民族則希望實行聯邦制以及國家的去集權化。

1990年11月18日,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舉行了首次多黨制議會選舉,選舉結果為三個不同種族主導的黨派組成的鬆散聯盟將共產黨的勢力逐出了議會。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隨後宣布獨立,其後爆發了武裝衝突。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三大種族的政黨聯盟隨後產生了分裂,塞爾維亞人一派期望繼續保持南斯拉夫聯邦,而波斯尼亞人和克羅地亞人則謀求獨立。

1991年10月24日,主要來自塞族民主黨的塞族議員離開了薩拉熱窩的議會並成立了波黑塞爾維亞人大會|National Assembly (Republika Srpska),這標誌着三大種族聯盟執政的終結。1992年1月9日,該大會宣布成立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塞爾維亞共和國,1992年8月更名為塞族共和國

波斯尼亞人在1991年10月15日宣布波斯尼亞主權獨立,並在1992年2月29日和3月1日舉行兩次獨立公投。塞爾維亞人抵制了這兩次公投,兩次公投結果分別為63.4%以及99.7%贊成獨立。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宣布在1992年3月3日從南斯拉夫獨立。隨後波斯尼亞人和塞爾維亞人之間的緊張形勢逐步升級為武裝衝突,塞爾維亞準軍事組織在1992年3月7日襲擊了卡普利納附近的波斯尼亞克羅地亞人村莊,3月15日波斯尼亞城鎮波斯尼亞布羅德和戈拉日代亦遭遇了襲擊,之後尼姆、布羅德和比耶利納也相繼遭受了塞爾維亞軍隊的炮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