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拉多萬·卡拉季奇

拉多萬·卡拉季奇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稱: 拉多萬·卡拉季奇

國籍: 波黑塞族共和國

出生日期: 1945年6月19日

職業: 政治家

出生地: 南斯拉夫黑山共和國

拉多萬·卡拉季奇(Radovan Karadžić,1945- ),原波黑塞族共和國總統,出生於南斯拉夫黑山共和國北部杜米托爾山區的一個小村莊。1990年,他棄醫從政,創建了波黑塞爾維亞族民主黨,並當選為主席。1992年當選為總統。1996年5月18日,卡拉季奇向公眾發表講話時宣布決定辭去總統職務 。

在2016年3月24日,卡拉季奇被海牙聯合國特別法庭認定在1992年至1995年波斯尼亞戰爭期間犯下種族滅絕罪行和其他戰爭罪行,判處40年監禁。[1]

目錄

早年生活

在1945年6月19日,卡拉季奇出生於南斯拉夫聯盟黑山共和國北部杜米托爾山區的佩特尼察村一個農民家庭 。他的父親參加過二戰中塞爾維亞軍事組織"切特尼克",因此在卡拉季奇童年的大部分時間裡都被關在監獄裡 。

在1960年,年僅16歲的卡拉季奇考取了南共聯盟波黑共和國薩拉熱窩市中等醫學專科學校,就讀薩拉熱窩醫學院精神病治療專業 。1971年,卡拉季奇從薩拉熱窩大學畢業後成了一名精神科醫生 。1974年至1975年,卡拉季奇赴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接受醫療培訓一年,隨後回到薩拉熱窩的科舍沃醫院工作 。

政治生涯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東歐局勢動盪之時,卡拉季奇投身政治 。1990年12月,卡拉季奇在薩拉熱窩建立塞爾維亞族民主黨並成為該黨的領袖,該黨的目標是促使波黑與克羅地亞的塞族從各自國家分離,再併入塞爾維亞共和國 。緊接着,前南衝突與波黑戰爭相繼爆發,卡拉季奇在動亂中迅速崛起 。1992年4月,卡拉季奇當選為從波黑共和國脫離後成立的波黑塞族共和國的主席團主席,隨後又當選為該共和國總統 。

雖然卡拉季奇涉足政壇不久,但在政治鬥爭和外交談判中卻能言善辯,講究鬥爭策略,巧妙地利用波黑穆族與克族的矛盾 。他頻繁參加國際談判和會晤並發表講話,維護塞族的利益 。為此,許多塞族人稱他為"塞爾維亞最優秀的政治家"、"把歐美列強玩弄於股掌之間"的英雄人物 。

在長達3年半的波黑內戰期間,卡拉季奇成為波黑塞族的靈魂和象徵。1995年11月,南聯盟、波黑和克羅地亞三國總統在美國簽署代頓協議,波黑內戰結束。1995年11月內戰結束後,前南斯拉夫國際法庭就開始起訴卡拉季奇,認為他"曾示意部下屠殺了9000名穆斯林平民",並"將100萬穆斯林和克羅地亞平民趕出聚居地。"

1996年5月18日,卡拉季奇迫於內外壓力,於1996年5月18日向公眾發表講話時宣布決定辭去總統職務,由副總統比利亞那·普拉夫希奇接替他的職務 。從此,這位在戰爭期間威震一方的人物從公眾視線中消失,過着隱姓埋名的生活。

由1995年開始,他被國際法庭戰爭罪行法庭通緝。法庭指控他涉及"種族滅絕"和"戰爭罪行",包括1992至1995年圍攻薩拉熱窩時"屠殺11,000"人、1995年在斯雷布雷尼察"屠殺8,000個穆斯林"。

在逃期間卡拉季奇化名德拉甘·達比奇在民間行醫。2008年7月21日,卡拉季奇在貝爾格萊德被捕。2008年7月30日被引渡至海牙受審。

逃亡生活

前南刑庭的通緝令發出後,卡拉季奇從公眾視野消失。B92電視台網站報道說,人們最後一次見到卡拉季奇並拍到照片是在1996年7月,地點是在波黑小鎮漢皮耶薩克。13年來,北約特種部隊想盡各種辦法,搜遍了波斯尼亞東部和南部的深山老林,而且使用了電話監聽、提高懸賞等種種手段,但卡拉季奇仍然蹤跡全無。

儘管他常年逃亡,但關於卡拉季奇的傳說從來沒斷過。關於他多次成功逃脫抓捕的報道及身上背負的指控,使他被稱為"歐洲的烏薩馬·本·拉丹"。

在當地,有許多關於卡拉季奇的傳聞:有人說他一直沒有離開波黑;有人說卡拉季奇每天不停地換乘各種車子;還有的說,卡拉季奇是個大孝子,時常會回家看望母親。但類似"目擊報告"從未得到證實,他的"現身地"也遍及塞爾維亞、黑山和波黑。

塞爾維亞政府官員拉西姆·利亞伊奇說,卡拉季奇已經完全無法辨認。他說:"即使他的房東也沒有認出他的真實身份。"他透露,卡拉季奇還取了一個假名字:德拉甘·達比奇。

2004年,北約間諜機構獲得情報:卡拉季奇不小心受了點傷,現在正跑到帕萊求助來了。大批全副武裝的北約特種部隊在坦克、戰車和武裝直升機的支援下突然襲擊並且全面封鎖了帕萊。然而,直到夜幕降落,北約特種部隊除了拘捕了一名據說是"卡拉季奇支持者"的前警官外,一無所獲。卡拉季奇的妻子利利亞娜覺得好氣又好笑:"全副武裝的大兵們在牆根上、馬桶里、門背後四處搜查我丈夫,生怕他會潛伏在那裡。"


晚年生活

卡拉季奇被捕後,海牙軍事法庭的一位女發言人對卡拉季奇能隨意寫詩表現出極大的憤慨。她的憤怒不是沒有道理的,要知道,無論是做精神病科醫生,還是愛寫詩,都脫離不了卡拉季奇最初的愛好和職業。如果北約維和部隊與塞爾維亞警方一早就想到從這兩個線索下手,也許海牙法庭就不用等12年。

在以結束波黑戰爭為目的的談判中,曾經非常欣賞卡拉季奇的米洛舍維奇代表波黑塞族在和平協議上簽了字,完全不管當時卡拉季奇還是波黑塞爾維亞共和國總統的事實。米洛舍維奇的行為,取悅了當時的北約,被稱讚為"推動和平的關鍵人物"。誰也沒想到,4年後,聯合國前南斯拉夫戰犯法庭認定當時還是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總統的米洛舍維奇是科索沃戰爭的發動者,犯有戰爭罪。從1999年開始,已經和卡拉季奇決裂的米洛舍維奇成為海牙國際軍事法庭的通緝目標。這時,距海牙法庭把卡拉季奇定為戰爭犯僅三年。

卡拉季奇從1996年競選總統連任失敗後,就開始隱居生活,多次逃脫北約部隊的搜捕,直到2008年7月21 日。被捕後的卡拉季奇並不打算完全放棄,他希望在海牙國際法庭上進行自我辯護,但這一計劃遭到檢控官的反對。當年,米洛舍維奇在海牙法庭受審4年,最後死在獄中。現在,今年已經63歲的卡拉季奇剪去長發,摘下眼鏡,準備和北約打下一次持久戰。

7月31日,在位於荷蘭海牙的聯合國前南斯拉夫問題國際刑事法庭,前波黑塞族領導人拉多萬·卡拉季奇出庭 。

前波黑塞族領導人卡拉季奇1日明確表示,在聯合國戰犯法庭上獲得公平的審判是不可想象的,因為全世界的媒體早已經給他貼上了"戰犯"的標籤 。

文學才能

經常給雜誌供稿

利亞伊奇說,卡拉季奇在白鬍子和眼鏡的掩護下,自由活動,生活在貝爾格萊德一個新區,並且在一家私人診所工作。

貝爾格萊德《健康生活》雜誌主編科伊奇說,當他在電視上看到卡拉季奇的照片非常震驚,認出他就是經常給他們雜誌供稿的人。他說:"我從來沒想到這樣一個白鬍子白頭髮的老頭是卡拉季奇。"

出版詩集和小說

卡拉季奇還是一位頗具才華的詩人,自1968年以來曾出版過多本詩集,1994年曾獲得俄羅斯"肖洛霍夫作家協會獎",他的詩被譽為"充滿了人道主義和斯拉夫精神"。逃亡過程中,卡拉季奇還通過秘密渠道出版了詩集和小說,增添了他身上的神秘色彩。2001年,卡拉季奇編寫的劇本《處境》偷偷上市。2004年10月18日,他的長篇愛情小說《夜之神記》在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出版。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