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堡子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堡子》中國當代作家趙學琴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堡子

自幼在黃土地上長大的我,聽習慣了關於堡子的各種「鬼」故事,雖然名字叫嬌嬌,但性格里就沒帶丁點兒「嬌」。那雙稚嫩的小手,從會拿鏟子起,就幫着大人在田裡幹活,學會拿羊鞭,揮舞着羊鞭,趕着一群羊朝夕出沒。不怕「鬼」的野性格從小就注入了我的血液了。

山腳下,刺眼的地膜田裡,一個個彎着腰的勞作者就像太陽的獵物似的,顯得那樣樣渺小,在太陽的照耀下忽影忽現。剛從地膜里剜出的玉米苗,孱弱的跟一個生了重病的嬰兒一般,在太陽的暴曬下,東倒西歪。地頭上的烏鴉早對稻草人無所畏懼,爭先恐後地啄着陰涼下的那幾顆露珠兒。

堡子中間那塊空曠處,一簇簇枯死的無名野花靜靜地躺在那裡,任由着風吹來吹去,那漫過水的地方,貌似被太陽抽空了精血,裂開一道道口子,露出大地本身猙獰地面孔,吃飽的羊兒臥在堡牆下面的陰涼處,閉着眼睛愜意地反芻着胃裡的青草。不費吹灰之力我就能爬上那高高的堡子牆,坐在那高於四周,寬大而結實的堡子牆上面,四面的小村莊映入眼帘,懵懵懂懂我仿佛長上了一雙翅膀,飛到了我長大要去的地方。

在生活生產水平都比較落後的黃土高原,連年的大旱讓老百姓田裡的莊稼幾乎絕收,無奈只有把希望寄託給「神」。幾乎每個村子都修了廟宇,供上當地土地神、龍王、雷神等與雨水有關的神靈。我們村供的當然是大慈大悲的菩薩,請「神」來祈雨的,「神」是村里廟上供的,差不多有一米多寬,半人多高的紅色木頭箱,前面用一塊紅布簾遮起來,裡面是啥樣,很少有人具體看到過,特別是婦女,一公里以外都不能靠近。

唱、念、做、打一會兒,「神」就會顯靈了, 「神」一般都由兩位壯漢抬着,稱作「轎夫」,兩位壯漢全由「神」來操控,一會在地上寫字,一會左右舞動着,一會又快速跑起來……可能真是神顯靈了,也可能是來自於黃土地的精神,那麼高的山,兩個人抬着一大轎里的「神」一天上下幾來回,轎夫還是精神飽滿。

夜幕下,我們在院子裡坐成一圈兒,圍着伯父講着關於堡子的各種傳說,聽着戰亂年代,我們祖先用各種智慧來對付敵人,伯父講得繪聲繪色,我們也陶醉在其中,仿佛感覺到了堡子真的具有那種神奇力量。最有趣的就是在堡子里「叫魂」,如果誰家小孩半夜哭鬧或者受到驚嚇,長輩們就會領到堡子里叫魂,拿着一個掃坑的掃帚,一邊在身上掃來掃去,一邊大聲地喊着孩子的乳名。在醫療不發達的時代,幾乎每一個人的命都由黃土地來撐控着,出生在土坑上,死了也埋在土裡,世世代代,人們把身體和精神都給予了黃土地。

堡子已經成為了一段歷史,作為軍事防禦工程,在武器快速發展的今天,堡子已經失去了它的作用。許許多多的堡子被我們的父母已經整成平田。但我們已經荒蕪了農田,海潮般地擁進城裡,棲息在那個叫故鄉以外的地方。但那個叫趙家堡的小村莊和趙家堡山頂上的土堡依然矗立,那麼醒目,因為黃土地是它的靈魂,包括我。[1]

作者簡介

嬌兒,真名趙學琴,85後,甘肅會寧人。白銀市作家協會會員,白銀市文藝評論協會會員。白銀燎原廣告公司負責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