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基礎產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基礎產業是中國的一個科技名詞。

漢字是世界上比較古老的四大文字之一[1],也是我們國家優秀文明歷史的象徵,一直沿用至今,一個簡單的文字也道出了我國人們的聰明才智[2],哺育了世世代代的中華兒女,成就了中華民族一代又一代的輝煌。

名詞解釋

基礎產業是指能社會經濟活動所依賴的基礎設施與基礎工業。它的含義非常廣泛,但在財政理論中,它通常特指公共部門的有形資產。基礎設施包括各類交通設施(如鐵路、公路、橋樑、機場、航道、碼頭等)、水利設施、通訊設施及城市公用事業(如水電氣供給系統、排污系統、城市交通系統)等。基礎工業主要指能源工業(煤炭和原油開採、水電、火電、核電生產等)和基本原材料工業(如鋼鐵、建材、石化等)。

基礎產業是支撐一國經濟運行的基礎部門,它決定着其他產業的發展水平。一國的基礎產業越發達,其國民經濟的發展後勁越足,國民經濟的運行就越有效,人民的生活就越便利,生活質量也越高。因此,一國要使其國民經濟保持長期、快速、協調和有效的發展,就必須首先發展其基礎產業。

基礎產業的特徵

與其他產業相比,基礎產業具有以下特徵:

第一,基礎性。基礎產業之所以是「基礎」,就在於它在國民經濟的產業鏈中居於「上游」環節。基礎設施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共同條件」,而基礎工業的產品是其他生產部門所必需的投入品。

第二,自然壟斷性。基礎產業一次性投入的固定成本非常大,而運營時的變動成本小,在產量達到設計供應能力之前,由於邊際成本低於平均成本,其生產的平均成本遞減。這種成本結構使得市場不太可能在一個給定的地區支持超過一個供給者,從而使得惟一的服務供給者成為壟斷者,例如,我們很難想象在同一個城市有兩條線路完全一樣的地鐵運營商,或同一個小區有兩家供水公司競爭。這種由於成本遞減而導致的壟斷就是自然壟斷。

第三,混合商品的屬性。基礎產業中,絕大多數屬於混合商品。它們雖然幾乎都可以排他,但卻都具有一定程度的非競爭性,其擁擠係數介於0到1之間,即在消費量達到其供給能力之前,消費者的滿足程度相互之間並不受影響。基礎產業的這種特性,使它成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先導部門,各國政府都在不同程度上採取不同方式對其進行干預,公共投資就是其中的一種。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由於經濟基礎薄弱,社會財富的積累率低,市場投資主體缺乏進行大規模投資的實力與承擔較大風險的能力,難以投資基礎產業,如果政府不能對基礎產業進行投資,必將形成國內基礎產業發展滯後的局面,並最終拖累其他經濟部門的發展。

基礎產業的投資方式

基礎產業投資最關鍵的問題是投資和經營方式,它不僅直接關係到投資效率,還決定着投資的資金來源。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投資、經營方式,實際上意味着有不同的成本補償方式。從各國的實踐來看,投資方式主要有:

1、直接投資,無償提供。即政府直接進行基礎設施投資,免費向公眾提供,政府承擔全部的成本。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傳統的一種政府投資方式。它適宜於那些公眾普遍受益,且受益額大體相等的基礎設施項目。這時,政府實際上是依靠稅收融資。

2、直接投資,非商業性經營。即政府直接投資,由政府所屬的特定的公共部門進行非商業性經營。所謂非商業性經營,即不以營利為目的。經營主體向使用者收取等於或小於經營成本的費用。這種方式適宜於那些公眾普遍受益、但受益額不同,具有排他性但又不宜由私人部門經營的基礎設施項目。這時項目成本補償實際有兩種方式:稅收和使用費。

3、間接投資,商業經營。即政府只提供投資貸款,由私人部門按商業方式投資和經營。它適宜於那些受益對象不夠普遍、具有排他性且適宜私人部門經營的一般性基礎設施和基礎工業項目。這時,項目成本補償實際來源於提供項目服務的價格。

除了以上幾種基本方式以外,在實踐中,基礎產業還有許多其他的組合投資、經營方式,如BOT、政府投融資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