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基督教哲學1500年

基督教哲學1500年》作者: 趙敦華,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出版年: 2007-4。

基督教哲學[1]泛指基督教中以神為核心、信仰為前提、《聖經》為基礎的各種哲學學說。古代和中世紀指奧古斯丁主義、奧利金主義、托馬斯主義、經院哲學等。現代指新經院哲學、辯證神學、自由主義神學、基督教存在主義[2]、基督教進化論、新古典派有神論等。

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里着重強調了中世紀哲學在形而上學、自然哲學、知識論、倫理學和社會政治學說等方面的特殊貢獻。比如,中世紀對亞里士多德「存在」概念意義的辨析演化為關於實體、本質和實在的不同學說,實在論和唯名論的爭論把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關於共相的不同理解發展為本體論和認識論領域兩條路線的分歧,關於質料與形式關係的研究導致了物質實體觀,對理智抽象作用的討論觸及感性與理性、思想與現實、個人意識與類意識關係這樣一些認識論的基本問題,按照基督教義對希臘哲學靈魂學說進行的改造不但導致了精神實體觀,而且包含着對人的心理和生理現象的具體研究。至於中世紀對意志自由、善與惡、自然律等倫理問題的研究,它們與希臘哲學中有關的零星論述相比,更顯出中世紀哲學的獨創性。就中世紀哲學對後世的影響而言,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近代形而上學的上帝、靈魂和世界三大主題、物質與精神二元論的實體觀、認識論中天賦觀念嗆、經驗論和先驗論觀點、義務論、幸福論和意志論的倫理觀等重要理論在中世紀哲學家的思想中已經相當成熟。只是由於社會歷史條件的限制,這些思想在當時不被重視,直到近代才發生影響。

作者簡介

趙敦華,比利時盧汶大學哲學博士,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現任哲學系、宗教學系主任,人文學部副主任,學位評定委員會哲學分會主席。主要學術兼職有:中華外國哲學史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現代西方哲學學會理事長,中國宗教學會副會長,中國人學學會常務理事。著有《人性和倫理的跨文化研究》、《基督教哲學1500年》、《當代英美哲學舉要》、《現代西方哲學新編》、《西方哲學簡史》和《西方哲學的中國式解讀》,以及《西方人學觀念史》(主編)等著作十餘部。

目錄

再版前言

前言

第一章 基督教哲學的思想來源

第一節 古希臘哲學概要

1.柏拉圖主義

2.亞里士多德主義

3.新柏拉圖主義

4. 希臘哲學的衰落

第二節 《聖經》觀念的歷史演變

1.上帝耶和華的形象

2.一神教的崇拜

3.倫理化宗教

4.耶穌基督的教導

5.保羅神學

6.約翰神學

第三節 碰撞與融合

1.神的觀念

2.倫理觀

3.自然觀

4.邏各斯與道

第二章 教父哲學

第一節 希臘護教士

1.查士丁

2.塔堤安

3.阿薩納戈拉斯

4.提奧菲勒

5.伊里奈烏

6.希波利特

第二節 亞歷山大城的希臘教父

1.克萊門特

2.奧立金

第三節 早期拉丁護教士

1.德爾圖良

2.菲力斯

3.阿諾畢烏斯

4.拉克坦修

5.小結:二、三世紀教父與希臘哲學

第四節 「三位一體」問題的哲學意義

1.阿塔那修斯

2.希拉里

第五節 卡帕多奇亞的希臘教父

1.大巴茲爾

2.納西盎的格列高利

3.尼斯的格列高利

第三章 奧古斯丁主義

第四章 黑暗時代的哲學

第五章 經院哲學的誕生

第六章 亞里士多德主義的傳播

第七章 經院哲學的興盛

第八章 托馬斯主義

第九章 經院哲學的分裂

第十章 司各脫主義

第十一章 奧康主義和「現代路線」

第十二章 中世紀晚期的哲學思潮

注釋

參考文獻

人名索引

主題索引

視頻

基督教哲學1500年 相關視頻

天主教和基督教有什麼不同?#唐加文#
真假基督教——宗教界知名人士揭批邪教系列專題片

參考文獻

  1. 基督教哲學概述,豆丁網,2014-09-01
  2. 存在主義,個人圖書館,2017-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