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東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城東湖(安徽) 圖片來自Google map |
---|
位置 安徽省霍邱縣城東 平均長度 38.5公里 平均寬度 5公里 平均水位 20公尺 平均面積 約180平方公里 |
城東湖,古稱氵戌湖,也作溶湖、榮湖,位於淮河右岸支流汲河的下游,由汲河河水向兩岸漫溢而成。因在中國安徽省霍邱縣城東部,故名。亦稱(氵戎)湖或榮湖。湖區範圍:東起羅家崗,向南經汪咀子、黃泊渡、胡家埠、孟集,然後向西越汲河至三流集,再向北經曹墩子、滕橋、茅橋、趙咀子至唐家沖。地形狹長,東西平均寬度5~6公里,南北平均長度30公里,面積平均約180平方公里,流域面積2170平方公里。[1]。 城東湖多年平均水位為海拔20米,相應面積139.2平方公里,蓄水2.86億立方米;蓄洪水位達25.5米時,相應面積376.4平方公里,蓄水15.98億立方米。經20世紀末實測東西寬(陳郢子至龍泉寺)5公里,南北長(磚洪集至唐老莊)38.5公里。
生態概況
城東湖是淮河中游重要的湖泊窪地區和蓄洪區,也是國家級調蓄洪生態功能保護區和重要的水源地。由南北向不均勻升降運動,經淮河泛濫淤積,窪地積水形成。由於湖深,湖水不易排除,建國後,未進行圍墾,只作蓄洪治理,1951年,城東湖即被列為淮河中下游蓄洪區。湖區有魚類40餘種,盛產蝦蟹、銀魚,是安徽省重點發展養殖基地之一,具有蓄洪、灌溉、水產等效能。
漁業生產
霍邱縣的東、西兩大湖泊,歷來是霍邱縣產魚區,品種多,資源豐富。建國前,兩湖少壩無閘,與淮河通連。魚種一是來源於淮河流竄的魚苗,二是湖泊周圍溝塘堰壩隨水流入的魚種魚苗,三是自然繁殖的魚苗。漁民雖未放養,但魚、蝦產量仍很可觀。其中尤以灃蝦、銀魚著稱於世。據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霍邱縣誌》記載:《爾雅》鰝,大蝦,產灃河橋者佳。土人云:「同腐煮食,則蝦自人腐中,味鮮美。其蝦背有一縷紅線可別」。在歷代封建王朝時期,選為貢品,年年向皇帝進貢。
參考文獻
- ↑ 人地系統主題數據庫. 中國湖泊基本情況數據庫. [2012-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