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城市污水是中國生態學的一個名詞術語。

為什麼漢字是方塊字,這個問題雖然沒有明確的考證,但從古人觀察世界的方式中便可窺見一斑。《淮南子·覽冥訓[1]》說:「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炎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在古人心目中,「天圓地方[2]」,地是方形的,而且在這四方形地的盡頭,還有撐着的柱子。

目錄

名詞解釋

即城市地區範圍內的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和徑流污水。一般由城市管渠匯集並應經城市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後排入水體。城市污水中除含有大量有機物及病菌、病毒外,由於工業的高度發展,工業廢水的水量 (約占城市污水總量的60~80%) 水質日趨複雜和徑流污水的污染日趨嚴重,使城市污水含有各種類型、不同程度的各種有毒、有害污染物。城市污水的處理涉及很多方面,必須對下水道體制,污水處理廠的位置和處理工藝,處理後污水的利用和排放要求等進行綜合規劃。

城市污水中普遍含有有機污染物(用COD、BOD5表示),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質、氨基酸、脂肪酸、油脂、酯類等物質。在選擇污水處理工藝時往往需要用BOD5/COD比來評價污水的可生物降解性,在研究和測試方法上則常用生物呼吸氧量與時間的變化曲線來間接表示有機物的降解速率,也可通過此方法間接反映可生物降解性。城市污水BOD5一般為100mg/L~500mg/L。

城市污水含有大量的懸浮物(SS=150mg/L~500mg/L),包含了有機物和無機物,SS也是構成COD、BOD5的主要貢獻者。SS中含有大量的無機顆粒和膠體顆粒,對污水中原有的有機化合物、無機物、或病原菌具有吸附作用,並有可能形成新的複合污染物。SS是污水處理流程中在一級單元應考慮去除的污染物,可採用沉澱混凝、沉澱、過濾等這種物理化學組合法被分離去除。

城市污水中的氮,可來源於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中。生活污水中人體排泄物(糞便)含有的氮素,通過下水道排至污水處理廠;某些工業廢水,如:化肥、食品、焦化等工業生產排放廢水,含有較高的氮素,容易造成污水處理廠碳氮比例失調、生物脫氮不徹底的問題。在污水處理流程中,氮素的形態較多,原水中含有銨鹽和有機氮、生物段轉化為硝酸鹽、亞硝酸鹽,生物脫氮的產物則為氮氣被排放到水處理系統之外。城市污水中的磷來自生活污水和地面徑流中,生活污水中磷含量大約30~75%。由於城市污水中摻雜有工業廢水或地面徑流攜帶的污染物,所以有的城市污水中可能含有非常規無機污染物和有機污染物(如氟、砷、酚、氰、重金屬、農藥類化合物、多環芳烴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