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埇橋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埇橋區位於安徽省[1]北部,北鄰江蘇銅山縣,東界靈璧縣,南與固鎮縣、懷遠縣毗鄰,西與蕭縣、淮北市、遂溪縣接壤。總面積2868平方千米。總人口188.09萬人(2013年末)。全區轄12個街道、15個鎮、9個鄉:埇橋街道、沱河街道、道東街道、東關街道、三里灣街道、南關街道、西關街道、北關街道、汴河街道、三八街道、城東街道、金海街道、符離集鎮、蘆嶺鎮、朱仙莊鎮、褚蘭鎮、曹村鎮、夾溝鎮、欄杆鎮、時村鎮、永安鎮、灰古鎮、大店鎮、大澤鄉鎮、桃園鎮、蘄縣鎮、大營鎮、楊莊鄉、支河鄉、解集鄉、桃溝鄉、順河鄉、蒿溝鄉、苗庵鄉、永鎮鄉、西二鋪鄉。區政府駐埇橋街道勝利東路636號。(蒿溝鄉、苗庵鄉由宿州馬鞍山現代產業園區代管)

地處淮北平原東部。地勢平坦,僅西北部與淮北市、蕭縣交界處有丘陵逶迤,亦有少數殘丘。濉河、澥河、澮河、沱河、新汴河流經縣境。年降水量857毫米,年均氣溫14.4℃。全國商品糧基地縣。褚蘭樂石硯和符離集燒雞為傳統名產。礦藏有煤、 鐵、粘土、白雲石、大理石、花崗岩等。省屬皖北礦務局設此,下轄百善、前嶺、劉橋、孟莊、毛郢孜等礦。京滬、符(離集)夾(河寨)鐵路,206國道,101、302、303、305省道穿境而過。新汴河、濉河、沱河、澮河均可通航。名勝古蹟有大澤鄉涉故台、秦末陳勝吳廣農民起義遺址、蘄縣古城遺址、閔子騫墓、白居易故居、隋堤、九女墳畫像石刻等。

歷史沿革

唐元和四年(809)以符離、蘄縣及虹縣置宿州,治埇橋,即今宿州市區。1912年廢州為宿縣。1979年宿縣析城關鎮及近郊置宿州市,1992年市縣合併為宿州市。

1998年12月6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宿縣地區和縣級宿州市,設立地級宿州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埇橋區。宿州市設立埇橋區,以原宿州市的行政區域為埇橋區的行政區域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埇橋區常住總人口1601181人,其中,埇橋街道23456人,沱河街道30969人,道東街道23885人,東關街道32879人,三里灣街道31689人,南關街道49460人,西關街道35135人,北關街道30876人,符離鎮85511人,蘆嶺鎮74069人,朱仙莊鎮75701人,褚蘭鎮44420人,曹村鎮58145人,夾溝鎮59409人,欄杆鎮67303人,時村鎮74821人,永安鎮52313人,汴河鎮30815人,灰古鎮29814人,大店鎮67358人,西寺坡鎮34264人,桃園鎮31548人,蘄縣鎮60722人,大營鎮36235人,楊莊鄉36720人,支河鄉32400人,解集鄉51099人,桃溝鄉31901人,順河鄉38702人,蒿溝鄉44588人,苗庵鄉42563人,龍王廟鄉21661人,北楊寨鄉61961人,永鎮鄉25533人,三八鄉37492人,西二鋪鄉17958人,城東鄉17806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2],埇橋區常住總人口1647642人,其中,埇橋街道46306人,沱河街道36182人,道東街道29764人,東關街道45219人,三里灣街道32274人,南關街道70203人,西關街道64278人,北關街道35015人,汴河街道29428人,三八街道49505人,城東街道17830人,金海街道37647人,符離鎮77011人,蘆嶺鎮76845人,朱仙莊鎮82499人,褚蘭鎮42692人,曹村鎮53754人,夾溝鎮47824人,欄杆鎮52866人,時村鎮62687人,永安鎮44403人,灰古鎮27994人,大店鎮69044人,西寺坡鎮50511人,桃園鎮81469人,蘄縣鎮62256人,大營鎮34550人,楊莊鄉31498人,支河鄉28346人,解集鄉48511人,桃溝鄉25266人,順河鄉35555人,蒿溝鄉37733人,苗安鄉41794人,永鎮鄉21036人,西二鋪鄉16960人,夾溝農場887人。

2012年1月18日,宿州馬鞍山現代產業園區經省政府批准成立,由馬鞍山、宿州市合作共建,享受省級開發區政策。託管埇橋區部分鄉鎮(東部新城行政管會、蒿溝鄉、苗庵鄉),面積253平方千米。

2014年2月11日,省民政廳(民地字[2014]28號)批覆同意西寺坡鎮更名為大澤鄉鎮。

視頻

埇橋區 相關視頻

宿州埇橋區宣傳視頻
埇橋區招商引資宣傳片(中英文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