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埃爾皮迪奧·基里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埃爾皮迪奧·基里諾(英語:Elpidio Rivera Quirino,1890年11月16日-1956年2月29日),菲律賓政治家,第6任菲律賓總統,天主教徒。

一些被公眾認為是聖人的人[1],可能從沒有得到任何教會認可。即使在天主教內,不同教區和不同主教團對不同聖人的敬禮也不一定相同。有些教團通常只敬禮本教團所認可的聖人;有些聖人則只在其家鄉受到敬禮。在東正教[2]中,於教區內去世的成員,一般會在所屬教區的禮儀中被曕仰。

簡介

基里諾出生於菲律賓南伊羅戈省美岸,早年在馬尼拉土地局和警察局任職,1911年在馬尼拉高級學校畢業,並通過了一級公務員考試。他進入菲律賓大學,1915年獲得了大學法律學院法律學位,成為一個律師。

1919年基里諾當選為菲律賓眾議院議員,1925年當選為參議員,後在聯邦政府擔任財政部長和內政部長。1934年他陪同曼努埃爾·羅哈斯去美國,以確保美國國會通過泰丁斯-麥杜菲法案(Tydings-McDuffie Act),這項立法設定了1945年菲律賓的獨立日期。官方的聲明是在1946年7月4日。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菲律賓聯邦政府得以恢復。菲律賓國會也重新成立,基里諾被選為參議院臨時參議長。

1946年舉行總統選舉,曼努埃爾·羅哈斯作為新成立的自由黨的總統候選人,提名臨時參議長基里諾為競選夥伴,並贏得選舉。勝選後,基里諾出任副總統,後來兼任外交部長。

1948年4月16日,羅哈斯總統去世,基里諾接任總統。1949年的總統選舉中,基里諾擊敗何塞·帕西亞諾·勞威爾,獲得連任。基里諾的總統任期內(1948-1953)是菲律賓著名的戰後重建時期,在美國的經濟援助下,菲律賓經濟得到快速發展,但一些社會問題仍未解決,導致人民起義,同時政府的貪污和腐敗行為也較為普遍。

1950年,基里諾政府響應美國的要求,派遣7450名菲律賓遠征部隊(PEFTOK)參與朝鮮戰爭。

1953年菲律賓總統選舉,基里諾尋求連任失敗。1956年2月29日,基里諾死於心肌梗塞,葬於馬卡蒂市馬尼拉南方公墓。他提出的「為菲律賓人民服務奉獻」精神,使他成為外交服務之父。

基里諾1919年與艾麗西婭結婚,生有5個孩子。在二戰期間的馬尼拉戰役中,他的妻子和他們的三個孩子在逃離家園時死於馬尼拉大屠殺。

視頻

埃爾皮迪奧·基里諾 相關視頻

主啊我的生命在你手中_天主教歌曲大全 天主教
天主教的使命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