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曼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坎曼爾,是一名被今人偽造出來的中唐回鶻民間詩人。號稱1959年10月在若羌縣米蘭古城(唐時屬安西都護府)遺址發現了幾份文書,其中有註明「坎曼爾元和十五年抄」的《賣炭翁》抄本,註明元和十年的3首詩:《憶學字》、《教子》、《訴豺狼》。這幾件文書於1971年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期間出土文物展覽」在北京故宮首次展示。當時擅長考據學的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看過原件後將此命名為《坎曼爾詩箋》,未指出其假,還寫了《<坎曼爾詩箋>試探》一文>,對其中三首詩給予高度肯定。
目的
當時中蘇關係處於交惡狀態,郭沫若為坎曼爾詩箋寫文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駁斥當時蘇聯學者「中國的北界是萬里長城,西界從來沒有超出過甘肅和四川」的謬論。
疑議與辨偽
- 歷史學家張政烺多次在不同場合講了自己的觀點:詩箋不是唐代文書。理由是:一,文書中有本世紀50年代中期才有的簡化字;二,文書書風不屬於明代萬曆年間以前;三,有些詞語(如「東家」)根本不是唐代所能有的。
- 前蘇聯歷史學家也在報刊上撰文反駁說文書背面文字是察合台文[1] 。而郭沫若稱詩箋背面的文字是「阿剌伯文或古維吾爾文」。察合台文是一種古維吾爾文,始創於13世紀,到本世紀30年代才停止使用。於是,文書兩面的書跡,一是寫於9世紀的唐人漢詩,一是最早也得晚400年的察合台文。這就存在了哪種文字寫在前的疑問。
- 《文學評論》1991年第3期刊出《<坎曼爾詩箋>辨偽》一文,作者中國社科院文學所研究員楊鐮歷經八年時間,對詩箋作了深入的調查研究,結論是《坎曼爾詩箋》是在1961年到1962年上半年之間,由烏魯木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的研究員李征和庫房保管組負責人施惠昌在13世紀的舊文書上加工書寫的贗品。
- 另據《夏鼐日記》所述,夏鼐至少在1981年就已經知道坎曼爾詩箋「原件」存在問題及兩名參與偽造者的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