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在李娟的秦腔聲中讀李娟的散文(楊建增)

在李娟的秦腔聲中讀李娟的散文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在李娟的秦腔聲中讀李娟的散文》中國當代作家楊建增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在李娟的秦腔聲中讀李娟的散文

作家李娟是中國當代著名散文家,她出生於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已出版多部散文集,作品大多表現邊疆、家人和牧民的生活狀況,曾榮獲人民文學獎、魯迅文學獎等多項大獎。 秦腔李娟的戲我曾當面聽過幾折,多半是衝着她的名氣而去,但她大多數的戲是我從網上下載而來的,現場聽戲感受的是氛圍,從網上視頻觀看的是逼真,兩相比較各有千秋。 作家李娟屬中國實力派高手,由於受家庭環境的制約,她高中尚未畢業就為生計四處奔波,先後當過服務員、做過裁縫,最後陰差陽錯開始了寫作。她對生活準確的捕捉,對人物傳神的描寫,讓人倍覺文字的妙趣與高雅

秦腔李娟比作家李娟大十歲左右,她們在不同的地域從事着不同的職業,不論醉心表演還是痴迷文字,她們都能給人美的享受和陶冶。西北人大多喜愛秦腔,受此影響,秦腔李娟就成了我傾心的對象之一;因鍾情於散文的舒緩閒適,作家李娟又位居我摯愛的名家之列。

不論表演還是表現,她們都有許多相同的觸點。大漠雄關、邊陲民族,她們以不同的方式做過不同程度的展現。

秦腔李娟在第十八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的角逐中,就憑楊七娘一角獲此殊榮。當時朝廷腐敗,奸臣當道。遼邦大肆南侵,楊七娘掛師出征,打敗遼師耶律休,並與失散十三年的兒子楊肚兒邂逅。當兒子得知陷害自家的奸佞之後,準備插旗造反。在這關鍵之時,楊七娘從國家大義出發,對兒子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告誡兒子別「顧家仇忘國恨公私倒顛,」要做到「楊家將繼忠烈報國為先」,盲目輕動,只能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楊七娘的慷慨陳述打動了兒子,最終母子合力擊潰了遼軍。在整折戲中李娟的表演豪邁奔放、正氣凜然,動作舒展自如,唱腔高亢有力,做念打唱如行雲流水一氣呵成,給人高山仰止、餘音繞樑酣暢之感。

作家李娟的作品內容比較寬泛,其中寫邊疆遊牧民族生活狀態的《羊道》系列,在展示別樣文化現象的同時,對自我和人生又進行了真切的思考。隨着哈薩克牧民定居點的興建,傳統的四季轉場畜牧方式即將退出歷史舞台,可從長遠的角度審視,它不單是一種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更是一種文化積累的斷層消失。作者用心感悟那些衝擊和震撼的同時,從文化的層面對現代性進行了深刻的反思

母愛是文學、戲曲永恆的主題,兩位李娟對此都做過生動的再現和闡釋。秦腔李娟在《回荊州》的《別母》一折中,把孫尚香這位大家閨秀,在面臨母女分離時的迫不得已、孤獨無助,以及肝腸寸斷、難捨難分的心態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在舒緩的苦音中,李娟把淒涼的場景和悲傷的角色拿捏得十分到位,從而達到以聲傳情,以情感人的效果。把「兒走後望母后多加保養」的勸勉和「奴去也,莫牽連」的安慰,演繹得明了透徹。唱詞時而悲切淒婉,時而哽咽纏綿,讓人動容,催人淚下

作家李娟用許多篇章寫了母親,可她又無法從那些傷感的矛盾中解脫出來。一生在不停地追逐和捨棄的母親,錯失了許多美好的事物,可又沒有明確的生活目標,連為什麼活着都一片茫然。而等待、追逐、渴望、擔憂又是「我」對母親難以割捨的情感。在《呼喚》中,「我」與「母親」錯失在時間的軌道上,母親的呼喚是「我」尋找與追尋她的線索與動力,是「我」生活在世間的希望。作者通過對母親的呼喚發出了自己內心的聲音,只有這份呼喚才是醫治自己內心創傷的一劑良藥

生活是藝術的源泉,兩位李娟不惜用濃墨重彩對此做了恢弘的渲染

在秦腔《羅漢錢》中,李娟把小飛娥以往的遭遇和不幸,通過哀怨悲傷的唱腔用立體的畫面展現出來。小飛娥年輕時與一個保安相知相愛,可最終卻無緣相聚相守,她渴望婚姻的自由,卻又無法擺脫封建家長制的專橫,無奈只好在媒人的欺騙中嫁給了一個張姓男子,她的抗爭也變成無謂的折騰,其結果只能是棒打鴛鴦散,形同陌路人

她嫁到婆家,婆婆憑着道聽途說認為她不守婦道,便唆使兒子打她。「早打還打得過來,要打就打她個夠受,輕來輕去不抵事。」婆婆作為一個封建社會的犧牲品,她從舊有的觀念出發,認為兒媳就該逆來順受,應該遵循三從四德。小飛娥發現女兒艾艾和小晚相戀後,幾乎走着和自己相同的路,她們的信物都是用一枚方戒換來對方一個羅漢錢。此時她的屈辱、憤懣全都爆發出來,但一想到「為娘走的這條路,過的日子苦黃連」時,她便把一切陳念全部拋棄,進而轉變思想支持女兒的自由戀愛。李娟的唱腔激情飽滿,音高氣朗,腔圓韻長、綿遠嘹亮,情節處理環環相扣,人物刻畫維妙維肖。讓觀眾陷入其境而不能自拔。

作家李娟長年生活在少數民族聚集地,她在不停地追尋探索着,卻又擺脫不了生命的孤獨與落寞,但面對苦難她不是消極沉淪,而是以一種淡然的姿態去積極接納,用自己對世界、對生命的愛去擁抱生活。在《阿勒泰的角落》一文中,面對生活的窘迫,她流露出的是坦然與欣喜,明明住的是四面透風被人遺棄的房子,她還樂滋滋地想着自己住的是套大房子。後來又搬進一間用土塊蓋起的小房子,她還覺得溫馨無比。裁縫鋪的店面雖然只有十來個平方,前面做生意,後面睡覺、吃飯。有一塊牆皮突然掉了下來,她認為也是被鍋里燉着的風乾羊肉飄出的香氣酥下來的。那份自得其樂的生活態度讓人覺得若有半點的應付與虛擲,都是對生命的不恭與犯罪。

秦腔李娟重視人物刻畫,擅長挖掘人物的內心世界,唱腔力求人物思想和行動的有機統一。她塑造的人物不論在氣質風度,還是神逸情態上都力求盡善盡美。作家李娟的作品多以「在場」的方式和紀實手法,直面社會、民生等諸多問題,帶着明顯的地域特色,並用通俗簡潔的語言書寫着身邊的生活,最後升華為一種精神的高度。

秦腔李娟是我最喜愛的名師之一,她的許多優美唱段被我儲存在手機里,不時打開聽聽娛樂一下自己。而散文李娟又是我一直關注的熱點人物,在書店沒有找到她的書後,又特意從網上購來幾本。多年了我已形成了睡前看書的習慣,躺在床上聽聽戲曲或拿出一本書翻翻才能安然入睡。所幸在聽李娟的《屠夫狀元》、《周人回府》、《別窯》等秦腔中,讀完了李娟的《九篇雪》、《冬牧場》、《遙遠的向日葵地》等多篇散文。

[1]

作者簡介

楊建增,齋號歸廬浙江省作家協會會員、浙江省散文學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