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在塵世幸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在塵世幸福》是中國當代作家楊絳寫的一篇散文。

作品欣賞

一場酣暢淋漓的球賽後,汗流浹背,這時候,能洗一個痛快的熱水澡,然後從裡到外能有乾爽的衣服換,便是人生快事。衣服有皂香,頭髮有洗髮膏的香,身上有沐浴液的香,心有塵世香,便覺宇宙寥廓,天地澄明。遍觀萬事萬物,泥土香,草木香,香香廝守,物我一體,神清氣爽。

早餐喝粥。一碗粥,一碟鹹菜。粥是金黃的小米粥,大碗盛,微燙;鹹菜是鹽水大蘿蔔,小碟裝,精細。喝一口粥,就一口鹹菜,喝一口粥,就一口鹹菜。粥要喝出陽光的味道,雨水的味道,大地的味道;鹹菜要嚼出鹽的咸,蘿蔔的甜,由甜入鹹的微苦,由咸入甜的甘洌。要喝出一點兒動靜,要嚼出一點兒聲音,這動靜,這聲音,也往胃裡去,豐富胃的想法和情趣。沒有事催你,沒有人催你,一餐粥,你可以喝到隨意,喝到誇張,喝到時光里也浸潤着粥的香味。

讀書。冬天,在有大落地窗戶的客廳里。藤椅一把,置向陽處。人偎椅中,椅偎暖陽中。捧書一卷,最好是古書,有至聖先人微語,不急不躁,不溫不火。看到眼迷離,看到神迷糊,若醉微醺,最後,書落人寐。只待日移影逸,伸一個懶腰醒來,唱一聲:大夢誰先覺。

喝酒,宜雪夜閉門,有紅泥小火爐。燭照窗,窗映雪,雪打窗。酒是好酒,10年以上窖藏,開瓶即醉人。菜不必多,三五樣,二葷三素。好友二三,皆是知己。或微酌,或豪飲,彼此不強勸。喝到最後,不嚷,不罵,不撒酒瘋,酒都流轉在身體最熨帖的位置里。

你為別人留着的QQ號,多少年一直暗着。已經暗到心碎,暗到神傷,暗到你快忘了一切。有一天,它突然亮起。那一刻,一句話也不說,面對着那個亮着的頭像,呆呆地,愣半天,默流兩行淚;或情動不可抑,號啕哭一場。

這一生,有一個人九死一生地愛過你。即便最終有情人未成眷屬,但對方依舊站在遠方,守望着你,想着你,心疼着你,愛着你,不離不棄。風一程,雨一程,山一程,水一程,就這樣,一輩子。

在你最落魄的時候,最孤獨的時候,最無助的時候,最痛苦的時候,親人不要你了,朋友不要你了,這個世界不要你了,連你都不想要你了,就在這時候,有人站出來說,我願陪你走一程。而且,重要的是,對方還是異性,很可人。

在人生最得意的時候,有人嫉妒過,但沒有被暗算過。在人生最失意的時候,遭人奚落過,終未致落井下石,雪上加霜。心底也曾有過羨慕嫉妒恨,但只停留一剎那,之後,他是他,我是我,不羨慕,不攀比,不活別人,只活自己。[1]

作者簡介

楊絳(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楊季康,江蘇無錫人,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員,作家、評論家翻譯家劇作家學者。1932年畢業於蘇州東吳大學,成為清華大學研究院外國語文研究生。1935年至1938年與丈夫錢鍾書一同留學於英、法等國,回國後歷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學院外語系教授、清華大學西語系教授。1953年,任北京大學文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的研究員。劇本有《稱心如意》《弄真成假》、《風絮》;小說有《倒影集》、《洗澡》;論集有《春泥集》、《關於小說》;散文《將飲茶》《幹校六記》;譯作有《1939年以來的英國散文選》、《小癩子》、《吉爾·布拉斯》、《堂·吉訶德》,其中寫於1984年的《老王》被選為初中教材。沉定簡潔是楊絳作品語言特色。看起來平平淡淡,無陰無晴。然而平淡不是貧乏,陰晴隱於其中,經過漂洗的苦心經營的樸素中,有着本色的絢爛華麗。乾淨明晰的語言在楊絳筆下變得有巨大的表現力。[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