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在地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在地化是中國的一個學術名詞。

為什麼漢字是方塊字,這個問題雖然沒有明確的考證,但從古人觀察世界的方式中便可窺見一斑。《淮南子·覽冥訓[1]》說:「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炎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在古人心目中,「天圓地方[2]」,地是方形的,而且在這四方形地的盡頭,還有撐着的柱子。

名詞解釋

在地化(Localization)是相對於全球化而來的另一種趨勢和潮流,是指一個地區或國家,任何一種經濟或商品流動,必須適應地方需求,才有可能加速發展。在地化可視為一種產品或服務的應用,能夠為某一特定文化或語言地區所接受的情況。

在地化的中文意涵

在地化主張者認為,全球化趨勢已被誇大。事實上各地多元文化的活力仍舊旺盛,並且藉由全球化的刺激,產生了創新性的抵抗因子。此種辯證效果,使資本主義全球化反而加強在地化意識的覺醒。這派觀點對全球化較為樂觀,認為在地化也會自發地產生並牽制全球趨同的潮流。

在地化主張者認為,全球化的正面價值也被誇大。事實上,資本主義為後盾的全球市場化正將各種人類文明的多元多樣性排擠消滅。凡是不合乎標準化生產、不合乎資本化與商品化的小生產和各地特色事物,都面臨全球資本主義極大的威脅。全球在地派要團結起來,促進自我覺醒,積極投入復興在地文化元素的工作,並在文化、環境、人權、消費等方面抵制資本主義全球化的不良影響。以保障「在地」(locality)認同和特色的存續。

目前跨國社會運動工作者有一種呼聲:「以全球為架構思考,以在地為關懷行動。」(Think globally, act locally)把全球在地的鬥爭串連起來,對抗資本主義商品邏輯的全球化。

在地化與本土化

本土化又稱為本地化,是指將某一事物轉換成符合本地特定要求的過程。本土化是顯示各種異質多樣性和特定情境要素的過程,資源本地化的最佳效果是既能適應本地要求,又儘可能地保持資源原有的特定情境含義。

本土化在主體不明的情況下,也可能被稱為在地化。本土化與在地化主要區別在於:在地化,客觀融入當地(外來者融入所居地);本土化,主觀融入當地(本地者歸返鄉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