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聖雷米的山和隱蔽的村舍

梵高油畫作品(自畫像)原圖鏈接來自 正一藝術 的圖片

聖雷米的山和隱蔽的村舍》是梵高(凡高)的一副油畫作品。

油畫是以植物油(亞麻仁油、罌粟油、核桃油等)作為調和顏料,在畫布亞麻布、紙板或木板上進行製作的一個畫種。畫面所附着的顏料有較強的硬度,當畫面乾燥後,能長期保持光澤,憑藉顏料的遮蓋力和透明性能較充分地表現描繪對象,色彩豐富,立體質感強[1]

油畫是西洋畫的主要畫種之一,存世的西方繪畫作品主要是油畫作品[2]。隨着時間的發展,油畫逐漸生活化,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蒙娜麗莎[3]表現的一個普通婦女並廣為流傳,19世紀後期,隨着科技發展,許多新材料應用於油畫領域,如丙烯顏料,油漆等。

目錄

作品信息

1889年7月 聖雷米 布面油畫 71.8x90.8cm 紐約所羅門古根海姆基金會

1889年5月8日凡高住進阿爾東北20公里處的聖雷米療養院。在這裡, 短期內他曾恢復健康, 但7月的時候再度發作。這幅畫是他在發作之前, 於意識清醒的情況下畫的。到了9月, 寄出這幅畫時, 他說:「這幅畫也許會看山不像山, 輪廓畫得那麼粗大, 好像手指一樣……不過, 只要線條生動, 仍然不失為一幅好畫。」有力的筆觸好像自大地中湧現出來, 形成一連串的彎曲, 這種畫法, 可以說是學自中國國畫的畫法。扭曲、崩頹、上卷、翻滾般的筆觸或成群或糾纏, 顯示凡高內心的苦悶已與宇宙生長的矛盾化成一體, 無數短促的流動線條可以感覺出畫家晚年所受東方版畫的影響。

油畫的發展

油畫的前身是15世紀以前歐洲繪畫中的蛋彩畫,後經尼德蘭畫家揚·凡·艾克(Jan Van Eyck),(1385年-1441年) 對繪畫材料等加以改良後發揚光大。後人因揚·凡·艾克對油畫藝術技巧的縱深發展做出的獨特貢獻,譽其為「油畫之父[4]」。近代油畫多用亞麻子油調和顏料,畫家可以畫出豐富、逼真的色彩。油畫顏料不透明,覆蓋力強,所以繪畫時可以由深到淺,逐層覆蓋,使繪畫產生立體感。

中國是在康熙年間,傳教士郎世寧、潘庭章、艾啟蒙等以繪畫供奉內廷,從而把西方的油畫技法帶入了皇宮清代廣州十三行成為中國唯一的通商口岸,「外銷畫」是外銷品之一,洋畫家也來此謀生,並收徒授業,培養出第一批中國油畫家,代表人物有史貝霖、關喬昌、關聯昌,史貝霖是「中國最早的油畫家[5]」。19世紀30年代後,英國畫家喬治·錢納利來華傳授水粉畫技法,大大提升了廣州「外銷畫」水準,關喬昌即為其高徒,關喬昌的《老人頭像》曾入選英國皇家美術學院展,是最早在歐洲畫展上亮相的中國畫家[6]

視頻

聖雷米的山和隱蔽的村舍 相關視頻

中國油畫百年(上集)
油畫技法很嫻熟,遇見藝術,美術印象館的微博視頻

參考文獻

  1. 油畫歷史影響與技法 ,搜狐,2018-03-19
  2. 油畫簡介 ,道客巴巴,2013-01-03
  3. 西方繪畫--蒙娜麗莎 ,搜狐,2018-09-21
  4. 油畫的表現手段有哪些,金投網,2013-11-08
  5. 史貝霖:中國最早的油畫家 ,搜狐,2015-12-04
  6. 遺失的外銷畫還有那些「呱呱叫」的畫師們,搜狐,2016-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