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聖南姆修道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聖南姆修道院該修道院位於奧赫里德市以南29公里的馬、阿邊境上。對修道院的考古挖掘工作始於1955年,研究發現,早期的大天使教堂建於公元900年,毀於土耳其占領時期,現在的教堂是在原教堂的基礎上從16世紀到17世紀分階段修建的,教堂大廳上的圓頂則建於18世紀。

目前,修道院以對精神疾病治療效果神奇而聞名遐邇,附近有一個清澈的小湖,湖底約有200眼小噴泉和漂亮的水生植物,汩汩湧出的泉水匯成湍急的溪流,奔騰而下匯入奧赫里德湖。

基督教建築

初期基督教建築反映了當時一些奴隸和貧民,早期基督教雕塑,主要表現在紀念死者、寄託對來世希望的石棺雕刻上[1]

基督教於1~2世紀開始流傳。羅馬帝國於313年頒布《米蘭敕令》取得合法地位後,教堂建築逐漸發展起來,羅馬一地就有30餘座。5 至 10 世紀西歐的基督教建築,主要的類型是教堂。早期基督教徒利用羅馬建築作為禮拜儀式之用,沒有固定的教堂型制,其中大部分是將羅馬的巴西利卡改為教堂。教堂平面有圓形和多邊形的。

教會規定:聖壇必須在東端,大門朝西。聖壇為半圓形穹頂所覆蓋,聖壇前設祭壇,祭壇前又增建一橫翼,比較短;與巴西利卡一起形成長十字形平面,稱為拉丁十字,象徵基督受難。一般在巴西利卡前還有一個三面有圍廊的前庭,中央設洗禮池。獨立的鐘樓位於教堂一側,形成完整的群體。這種巴西利卡式教堂[2]是西歐中世紀天主教堂的原型,典型實例是羅馬聖彼得教堂。

參考文獻

  1. 早期基督教美術,豆丁網,2012-08-06
  2. 教堂建築風格簡簡史,搜狐,2019-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