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土綱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術語。
漢字,中國古人智慧的結晶[1]。千百年間,它經歷了「甲金篆隸草楷行」的發展[2]。從記錄的工具到藝術的載體,它的身上,傾注了無數先人的心血。
名詞解釋
土類以上的高級分類單元,主要依據成土過程的類型或診斷層的類同性劃分或歸納.如美國的氧化土綱與灰化土綱,分別具有氧化與灰化診斷層等。我國的土壤系列與土綱的意義相似,但劃分依據是主要成土條件.過程與屬性的綜合特徵,故並不等同。
歷史背景
依據美國農部(USDA)於1975 年建立新的土壤分類系統 (Soil Toxonomy),此分類系統系由六個分類綱目 (Category) 所組成,最高級綱目為土綱 (Soil Order)。土綱是依造土壤生成的過程來區分的,例如主要的診斷化育曾或化育層。
美國土綱特性
現行作為世界土壤分類重要依據的美國十二土綱,是美國農業部於1975年所建立新的土壤分類系統(美國舊土壤分類系統中則有灰壤、紅壤、黃壤等稱呼),並且為美洲與部分歐亞國家所主要實行的土壤分類系統。美國土壤系統分類中土壤是按照土綱(Soil order)、亞綱(Suborder)、土類(大土類,Great group)、亞類(Subgroup)、土族(Families)、土系(Series)等六個級別依序去做各級別屬性的分類。以下簡述其特性如下:
有機質土(Histosols)
在深度 10 公分以上有大於 20% 以上之有機物(或大於 12% 以上之有機碳含量)之土壤,主要分布於高山湖泊中或其旁邊之土壤。
淋淀土(Spodosols)
有一條由有機物與鐵、鋁結合之物質被水由上層土壤帶至下層所形成之淋淀化育層者,大都在砂質地之高山平坦地區,有強烈的淋洗作用。
灰燼土(或火山灰土,Andisols)
含有火山灰特性之土壤(如土壤很輕,無定型性質很多,對磷吸附力很強等特性),主要生成於世界各重要之火山地形。
氧化物土(Oxisols)
一種老年的土壤,土壤已經化育很久(幾十萬年以上),除石英外,大多數礦物皆受極度風化而成為高嶺土與游離氧化物,黏粒部份僅具有甚低活性土壤中僅剩餘氧化鐵、鋁等性質者,土壤肥力很低,B 層有一氧化物層生成者,大都在紅土台地上。如世界上主要熱帶雨林區之紅土。
膨轉土(Vertisols)
在土層一公尺內含有 30% 以上之粘粒(直徑小於 0.002mm 者之土粒),會隨水分多寡而呈膨脹、收縮之特性者,濕時地面突起,干時龜裂者。
旱境土(Aridisols)
多分布於沙漠及乾燥地區,鹽分頗高。
極育土(Ultisols)
在高溫多雨情況下生成的土壤,在 B層中有一粘粒洗入聚積的層次(黏聚層),因此特別粘,由於強烈淋洗,故肥力低。
黑沃土(Mollisols)
顧名思義,此種土壤是又黑又肥沃,土層較淺,肥力高。
淋溶土(Alfisols)
又可翻做淋餘土。此類土壤與極育土性質類似,但淋洗程度較極育土弱。淋溶土與極育土相較,系屬高鹽基森林土。成土過程的標誌,為有層狀結晶格子黏粒移位,鹽基不過分缺乏,常見之層序組合為具有一淡色或黑癠披被層覆蓋在一黏聚層之上。氣候環境多屬溫暖,且在植物生長季節常有3個月以上能供給中性植物有效水分。
弱育土(Inceptisols)
為一種化育頗弱的土壤,此種土壤為由母質弱度化育生成之土壤,有明顯之土壤構造與顏色轉變,因此稱為"構造 B 層",常為沖積平原之土壤。
新成土(Entisols)
由母質化育生成之最年輕土壤,大都分布於高山陡峭地、河流沖積三角洲河口、新沖積平原等地,通常土層很淺或整層無變化。
冰凍土(Gelisols)
生成於永遠凍結之地帶,其定義為土壤表層下100公分為永凍狀態;或是在表層100公分內含有永凍物質,而200公分以下處於永凍狀態。
參考文獻
- ↑ 中國人中國字|看中國人專屬的浪漫和智慧!,搜狐,2022-10-12
- ↑ 了不起的中華文明:漢字發展史上的三次重大危機,搜狐,2020-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