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土木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土木賊

土木賊,中藥名。

為木賊科木賊屬植物筆管草Equisetum ramosissimum Desf. subsp. debile (Roxb. ex Vauch.) Hauke的全草或根。

植物筆管草,分布於我國華南西南、長江中上游各地。

具有清熱利濕,明目退翳之功效。主治急性黃疸性肝炎,淋病,目赤腫痛,翳膜胬肉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土木賊

界; 植物界

門; 蕨類植物門

綱; 木賊綱

目; 木賊目

科; 木賊科

屬; 木賊屬

種; 筆管草

分布區域; 我國華南、西南、長江中上游各地

採收時間; 秋季

用量; 內服:煎湯,3~12g

毒性; 無毒《本草拾遺》

貯藏; 置於乾燥處

目錄

1別名

2入藥部位

3性味

4歸經

5功效

6主治

7相關配伍

8用法用量

9使用注意

10炮製

11鑑別

12形態特徵

13生長環境

14相關論述

別名

木賊《滇南本草》,纖弱木賊、接骨蕨、馬人參、筆塔草《廣西野生資源植物》,節節草、鬥眼草、豆根草、鎖眼草《滇南本草》,筆頭草、塔草、毛筒草、博節草《廣西中藥志》。

入藥部位

植物筆管草的全草或根。

性味

味甘、微苦,性涼。

歸經

入肝、脾經。

功效

清熱利濕,明目退翳。

主治

急性黃疸性肝炎,淋病,目赤腫痛,翳膜胬肉。

相關配伍

治急性黃疸型肝炎,成人每天用鮮土木賊30~60g或乾草30g,煎水當茶飲。(《中藥大辭典》)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2g。

使用注意

孕婦慎用。

炮製

採集加工:秋季選擇身老體大者,割取地上部分,揀除雜草,曬乾。

鑑別

藥材性狀:乾燥全草為細長分枝的圓柱狀莖條,淡綠色至黃綠色,長約50厘米不等,表面粗糙有縱溝,多節,節間長5~8厘米,亦有長至13厘米的。干時易斷,潮濕時堅韌,中空,葉鞘呈短筒狀,緊貼於莖,基部及鈍頭的齒片呈黑褐色。以條粗、青綠色、身長肉厚者為佳。

形態特徵

中小型植物。根莖直立,橫走或斜升,黑棕色,節和根疏生黃棕色長毛或光滑無毛。地上枝多年生。枝一型,高20~60厘米,中部直徑1~3毫米,節間長2~6厘米,綠色,主枝多在下部分枝,常形成簇生狀;幼枝的輪生分枝明顯或不明顯;主枝有脊5~14條,脊的背部弧形,有一行小瘤或有淺色小橫紋;鞘筒狹長達1厘米,下部灰綠色,上部灰棕色;鞘齒5~12枚,三角形,灰白色,黑棕色或淡棕色,邊緣(有時上部)為膜質,基部扁平或弧形,早落或宿存,齒上氣孔帶明顯或不明顯。側枝較硬,圓柱狀,有脊5~8條,脊上平滑或有一行小瘤或有淺色小橫紋;鞘齒5~8個,披針形,革質但邊緣膜質,上部棕色,宿存。孢子囊穗短棒狀或橢圓形,長0.5~2.5厘米,中部直徑0.4~0.7厘米,頂端有小尖突,無柄。

生長環境

生於溪邊、溝邊、沙壤或粘土上半陰濕地方。

相關論述

1、《滇南本草》:"散肝家鬱結。治目暴赤、脹痛、退翳膜,消胬肉攀睛。兼治五淋,玉莖疼痛,赤白便濁。(根治)婦人赤白帶下,破血積,通月經。止大腸下血。"

2、《廣西中藥志》:"疏表,利濕。治浮腫。[1]

參考文獻

  1. 土木賊 tumuzei,中醫館, 2018-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