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土土的鄉情(吳緒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土土的鄉情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土土的鄉情》中國當代作家吳緒久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土土的鄉情

五月一日,勞動節,不少朋友都利用這個機會,去了名山大川,去了名都古鎮,去感受美景帶來的愉悅,去感受大廈帶來的震憾。而我卻是去了一趟鄉下,去看望了仍在勞動着的妻兄妻弟和妻妹們。

當年,我們都曾在鄉下,那時我們也都還年輕,往來也多。後來,恢復高考我即離開農村,便從鄉下來到了宜昌這個城市。路遠了,走動就相對少了些。歲月如流水,一晃我們都已老了,連最小的舅弟也快花甲了。前些年我的妻子在世時,春天或者秋天,她總會到鄉下玩上些日子的。她們幾姊妹的感情是不錯的。我這次去,也是代我天堂的老伴去看望看望他們。

舅兄聽說我要來,也是忙前忙後的,忙着。並把舅弟和兩個姨妹夫婦都邀到他這兒來了。讓我能和大家都見見面,都能好好敘敘。他們的子女都不在身邊,都成了留守「老人」。但他們的生活過得都還愜意。舅兄已經是早過古稀,但身板還硬朗,兩個兒子都在外拼闖,屋裡的田他還一個人攬着。嫂子在我老伴起病之前就曾病了,送來宜昌診治,需要做手術,醫院認為她年歲大了不給做,他們便回去了,算來已經是五六年了,現在依然好好的。這次我見着,精神非常不錯,還在廚房忙着。二姨他們夫婦,春節是在重慶過的,也在給兒媳幫忙,大兒子在重慶有份事業,兒媳也在做着生意,二姨他們在重慶顯然是過得滿意,這次回來了,仍然還津津樂道着重慶的故事。三姨的兒子在北京,兒媳在許昌,就兩老在家裡,他們把家裡打理得很有條理,新起了房子,田園裡,雞舍里,他們都捨得下功夫,每年,他們都會給我們送好多好多土雞蛋來,我的女兒很驚嘆,誇說:「三姨媽她們的雞子真肯下蛋。」我的老伴病危之前就曾在三姨他們那兒玩了半個多月。舅弟是最小的,也是精力最旺盛的。還兼職做着好幾份事,手藝也是最多的。這次到鄉下去,進村的路正在修,車開不過去,我們繞了老大一個圈,一看進村的路也是封着在擴修,過不去,沒辦法,還是舅弟騎着摩托來接我們了,上了一條舊時土路才進得村去。他兒子在武漢邊工作邊讀研,還想讀博士,他們都非常支持。雖然大家都漸漸老了,但家境都還好,精神也好,很是讓人高興。

鄉村里還是有很多變化的。時令也快到「人倍忙」之時,油菜籽漸漸黃了,麥穗也漸漸黃了,這是豐收的象徵。自然我們的話題除了家常之外,也多在農事之中。田裡有收成,會給他們帶來些收益的。這是傳統經濟來源。大家也都盼着。「大風吹不斷牛尾巴」,但願老天能夠眷顧吧,送給他們一個滿倉的收成。而且,他們還告訴我,他們屋旁的那口野水塘,也給他們帶來了不少好處,他們沒在塘里放養過鱔魚,但野生鱔魚不少,也沒在塘里放養過龍蝦,而龍蝦成群。每晚他們都會用網去放收龍蝦,用毫子去放收鱔魚。舅弟是絕對的行家裡手,撈魚摸蝦成了他的興趣愛好。這種土龍蝦土鱔魚,是人們.舌尖的美味,每天都會有人上門收購。他們坐在屋裡,不經意間,已有了一筆不菲的收入哩。他們告訴我,這些天,賣龍蝦和土鱔魚的收入已快接近去年全年種植棉花的純收入,多可觀呀!我有興趣去看了看那野水塘,雜草叢生,浮萍滿池,顯得非常原始。而且,荷葉已有了尖尖角,過不了多久,荷花要開了,蓮蓬要結了,那又是一種時尚美味呢,自然也會給他們帶來可觀的收益,他們也會享受那難得之風情的。聽他們描繪着這情景,真是開心的。

妻兄弟和姨妹都是好客的,自然他們是用了最好的且是最「土」的菜餚招待我們了,宰了土雞,殺了土鱔魚,煎了土雞蛋,蒸了龍蝦,還有新剝的青豆,剛摘的生菜,現拔的萵筍,土土的,純純的,用現在流行的話說,是「土「得不要不要的,是「綠「得不要不要的。滿滿一桌子,讓我們享用了。誰若說這不是最原生態最環保的,那就怪了。濃濃的親情就在這土味中烹調着生髮着。我們品味着,享受着,人是快要醉了!醉在這土土的鄉情里!

而且,我們走時,還帶走了滿滿的土貨哩!土臘蹄,土鱔魚,土雞蛋……真的,小車的後備箱都裝滿了。他們恨不得傾其所有,全部讓我們帶回。這份情意太讓人感動了。是的,我們帶走了這土土的鄉情,帶走了這鄉下的風物,帶回了妻兄弟姨妹妹們那淳樸而深厚的情意!我們又怎麼能帶得夠呢!它有如那散發着清香的泥土,催熟着麥苗和油菜的籽實,把豐收的希望寫在無邊的曠野里,寫在大家的心上。是的,我也只能把這份情緣記在心裡,讓它伴着土土的鄉情紮根,抽長,而成為我餘生一道最美麗的風景吧……

是夜,又得《長相思》一闕,也記錄於此了:

麥子黃,

菜籽黃。

五月農家正欲忙。

新荷出水塘。

說里短,

話家常。

土味舌尖情意長。

行車盡帶香。[1]

作者簡介

吳緒久,男,枝江市人,湖北三峽職業技術學院教授,宜昌三峽人文研究所所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