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國姓鄉北港溪石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國姓鄉北港溪石橋

圖片來自四方通行

國姓鄉北港溪石橋,又稱糯米橋北港溪橋,是一座以石灰糯米紅糖等材料建築、位於臺灣南投縣國姓鄉北港溪上的橋樑,為南投縣縣定古蹟。

簡介

糯米橋建於民國29年日本殖民政府時期,以糯米、紅糖、石灰等傳統材料黏合,造型古樸的四孔拱型石橋,歷經多次風災侵襲仍屹立不搖,是臺灣唯一橋樑三級古蹟。

糯米石拱橋位在北港溪上,北港溪是一條清澈、美麗的溪流,源自合歡山西麓經惠蓀林場,穿過仁愛鄉清流部落,進入國姓鄉。[1]

歷史

該橋原為一簡便的木構造橋樑,橋寬約一丈,位在今橋下游不及十尺之處。日治時期,為縮短東勢埔里二地軍用機場的運補作業,遂在此興建石橋,工程於昭和15年(1940年)動工,於枯水期間進行,翌年完工,從此成為當地對外交通幹道,也是埔里至臺中新社一帶主要捷徑。不過,隨著民國76年(1987年)臺21線省道的拓寬完成,及下游新橋的築成,石拱橋因而功成身退,不再是交通要徑。該橋係以石灰糯米紅糖等傳統方式為結合材料,因此又被稱作糯米橋。1994年8月,內政部公告指定為第三級古蹟。

2004年的七二水災中,北港溪橋的橋面被洪水沖毀,只剩下橋墩和橋拱,但整體結構未被破壞。地方各界對於北港溪橋應該保持沖毀模樣,或復古修建,各有己見,幾經折衝後,才決定朝復舊方向辦理[2]。現在的橋面是2006年所重建。

日前因2009年八八水災,亦即莫拉克風災將橋基砂石沖刷殆盡,與縣政府資金不足,因此一度保持封閉,禁止上橋。目前已經解除封閉,供民眾上橋參觀。

建築

南投國姓糯米橋橋寬約5米、高約20米、長53米,橋基由三座橢圓橋柱支撐橋面,橫跨北港溪兩岸石壁,形成四孔之拱橋,古樸典雅,造型極具藝術之美。

景點

這座造型古樸,緬懷先人匠心獨具,發思古之幽情的糯米橋,就屹立在國姓鄉北港村上。糯米石橋建於民國二十九年,當時日本軍閥統治臺灣,為積極投入太平洋戰爭,加速徵斂臺灣物資,運輸北港溪上游仁愛鄉境泰雅部落山區之松柏,便利交通運輸所建。糯米橋所用之石材,取自北港村埔尾段山區,依橋樑型狀,就地打造出所需的角度和斜面、堆砌而成;因此橋面所受壓力愈重,橋身愈固,雖然歷經多次水患,尤其民國四十八年八七水災,五十九年豪雨水災,八十三年道格颱風,洪水夾帶巨木滾石,溢出橋面,仍舊屹立不搖。

因建築橋樑當時,水泥是一種缺乏而且昂貴的材料,先民利用糯米混合紅糖、石灰等物資,作為黏築石塊的材料,因此號稱----糯米橋。

糯米橋寬約五米,高約二十米,長五十三米,橋基由三座橢圓橋柱支撐橋面,橫跨北港溪兩岸石壁,形成四孔之拱橋,雄偉典雅,造型極具藝術之美,為畫家筆硯下之寵兒。

糯米橋於八十三年八月十六日,內政部正式公告指定為臺閩地區三級古蹟,是國姓鄉唯一古蹟,是臺灣省唯一橋樑古蹟,不但增添國家一座文化資產,更為地方人帶來一份榮耀。[3]

影片

國姓鄉北港 -- 糯米橋

參考文獻

  1. 糯米橋,南投觀光旅遊網
  2. 三級古蹟糯米橋水災破壞 朝復舊方向修復. [2014-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4). 
  3. 糯米橋,南投觀光旅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