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圖書館(張瑞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圖書館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圖書館》中國當代作家張瑞明的散文。

作品欣賞

圖書館

一生中,很多值得珍惜的東西隨時光遠去,比如青春,比如初戀。隨着皺紋一條條出現,頭髮一根根變白,物質的山脊一天天增高,精神的水土卻一天天流失。人到中年,口袋比以前臌脹了,內心卻越來越空虛。幸好,有一樣東西始終為伴,填補着我精神的空洞,讓我的生命充實起來,始終未能坍陷。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做舟」,這是我從小常念叨的話,幾乎是座右銘。這句魔法般的話,最初是父親教會我的。父親當過幾年鄉村教師,肚子裡頗有墨水。後來,兩個姐姐也當了教師,在縣城最高學府任教。全家六口人,有一半是啃書本的,我也受到薰陶,算是半個書香門第出身。更值得炫耀的是,去年老家一個親戚寫族譜,竟然發現,我爺爺的爺爺的哥哥,曾經是個進士。那年月,當個秀才就開始搖頭晃腦,當進士,光鮮的程度可想而知。

大概是身體裡的遺傳基因作怪,我從小就嗜書如命。然而那時,正趕上文革,能找到的書就那麼幾種。在今天看來,那時的書,都是一個模子刻的,無非唱高調、喊口號的詞語組合,根本談不上趣味性。然而,我還是讀得津津有味。那時,我像一隻嗅覺靈敏的狗,四處尋找印着鉛字的紙張,哪怕是垃圾堆上的幾頁殘章,都會成為香噴噴的骨頭。在精神食糧嚴重匱乏的情況下,我想出辦法,自己畫書。之所以是畫不是寫,是因為,我的傑作以插圖為主,類似小人書。沒想到,「四人幫」倒台後,我美術和文學都有了成就,繪畫代表全校去參加縣裡的比賽,作文考了全班第一。其實,我明白,其中原因歸根結底還是看得書比別人多。

小時候,家鄉是沒有。白天看書,大都找個犄角旮旯,課外書一般不在學校看,太吵。夜晚,在家裡看,一盤土炕燒得熱熱乎乎,點燃油燈,炕沿旁邊坐下來,書本一攤,滋潤。滋潤也只不過一個時辰,煤油精貴,不能半夜五更地耗,書正看着來勁,母親一口氣過來,燈滅了。月圓之夜好一點,我會揣着書,偷偷溜出去,夏天坐院子裡,冬天鑽進背風的羊圈。有一年冬天,我借到了《紅岩》,未到天亮就在羊圈裡讀到結尾。那些羊,在冷風裡打着哆嗦,嘴角的口水結成冰,巴不得多個夥伴兒,大家擠在一起,相互取暖。羊圈,是這輩子印象最深的圖書館。母親一覺醒來,發現炕上少了人,穿鞋下地,把我從羊圈提進家,一邊摘我身上的羊糞,一邊打我的屁股。從那以後,母親心一軟,家裡油燈的光亮就延長到後半夜。

如今,琳琅滿目的圖書擺放在圖書館的架子上,像一堆永遠吃不光的桑葉,而我卻不像從前那樣如饑似渴了。不過,我依然保持着閱讀的慣性,每到一座城市,圖書館是必去的地方,唯有在那樣的環境,才能獲得精神的最好安寧。我看着堆積如山的圖書,看着稀稀拉拉的讀者,回想起當年,心中五味雜陳。

[1]

作者簡介

張瑞明,必讀社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