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國際美慈組織

國際美慈組織是一個國際性的救援和發展組織,它在飽受災難、戰爭、持續貧困和不穩定影響的地區工作,通過激發人們未開發的潛能,創造持續的改變。美慈自1979年成立以來,已經為107個國家提供了19.5億美元的資助。

國際美慈組織

北美歐洲兩個總部的支持下,全球3700名員工為超過40個國家的1640萬人口提供服務。在過去的5年裡,該組織將88%的機構資金直接用在了為急需幫助的人提供援助的項目上。 目前美慈通過全球3500多名員工的共同努力,為35個國家的一千六百四十多萬民眾服務。自1979年成立以來, 美慈已經為106個國家提供了逾15億美元資助。機構在過去五年內平均將超過89%的捐款直接用於各種救援和發展項目。美活、新穎的項目備受讚譽,比如針對戰後/災後重建,經濟轉型後的社會管理和發展過程中短、長期的社會需求開展的項目。

目錄

發展歷史

這個組織是在 1979 年作為拯救難民基金成立的。當時,它是由 Dan O'Neill 組織起來的一個工作小組,專責響應柬埔寨難民因饑荒、戰爭和種族滅絕的殺戮而逃亡的困境。這個稚嫩的組織喚醒了美國人關注人道主義危機,並拯救了數以萬計的柬埔寨人。

直至 1981 年,我們的工作擴展到其它國家,並重新命名為 " 國際美慈組織 " 以反映我們更廣泛的任務。我們很快地從簡單的提供救援幫助轉變為對治飢餓和貧困的長期解決方案。第一個發展項目於 1982 年在洪都拉斯開始實行。

自此,美慈不斷發展前進,它在全球實行的迅速、高影響力和成本效益良好的項目,獲得了全國乃至國際的讚譽。

工作觸及超過 74 個國家的家庭和小區。救援和發展援助耗達 1 億美元,其中涉及到食品、庇護所、醫療護理、農業、用水和衛生設備、教育和小型商業貸款。

今天,美慈每年幫助超過 7 百萬人進行災後重建、建造更完善的小區,並幫助人們找到自己解決貧困的方法。在回應大災難或人為悲劇,如印度洋海嘯、阿富汗戰爭、朝鮮食品短缺、巴爾幹種族衝突和中亞及高加索經濟過渡時,擔當了國際領導者的角色。

使命

美慈的使命是協助世界上被痛苦、貧困和壓迫等問題困擾的民眾建立安全、富饒、公正的社區。

組織目的

國際美慈組織是一個國際救援和發展組織,長期致力於協助世界上被痛苦, 貧困和壓迫等問題困擾的民眾。

美慈扶持以社區為主導、以市場為驅動的各種積極的發展機會,倡導社區、政府和商業機構秉承責任感和充分參與的精神來共同解決問題。

1. 實現社區主導、市場驅動的恢復和發展

2. 發現社會創新辦法解決重大難題

3. 激發人們解決全球性挑戰。

中國項目

5·12四川汶川地震項目

5·12汶川地震發生後,國際美慈組織通過當地夥伴機構,為生還者發起緊急援助行動。美慈的救助工作除了持續地為幾千戶地震受災家庭發送生活必需品之外,還對年幼生還者提供心理援助,並支持受災地區的生計恢復。

災區青少年心理援助項目

通過與四川省團省委、中國扶貧基金會都江堰市婦聯中國科學院心理所等機構合作,美慈推廣了兩項曾經在其他國家災後成功應用的青少年心理援助項目-「撫慰童心」、「加油-在運動中恢復」項目。「撫慰童心」旨在為青少年重塑安全的心理和社會環境;「加油-在運動紅恢復」藉由體育與遊戲活動促進青少年之間的討論,幫助他們釋放情感,重塑樂觀自尊互信精神。

災害管理能力建設項目

基於國際美慈組織在全球工作的經驗,美慈中國面向受災害影響的社區及回應災害、緊急事件的執行者,開展了一項包括社會主導的減防災(CDRR)、應急回應領導力(LEO)、備災教育創新(DPEI)三項內容的災害管理能力建設項目,其旨在提升社區減防災以及領導人的應急處置能力。

School to Work

School to Work是美慈與北京市第一所為農民工子女創辦的中學——蒲公英中學合作開展的項目,該項目旨在通過集中的職業和生活技能培訓,改善14-18歲的青少年流動人口尤其是農民工子女的生活質量,並提高他們未來的經濟創收能力。項目將培訓和就業結合起來考慮,依據勞動力市場需求,有針對地制定培訓計劃,提供就業信息、開發工作機會,並追蹤項目受益人的從業情況。

金融教育項目

金融教育是青少年生計發展的一部分,同時也是職業技能和創業、商業培訓的重要內容。美慈的這一金融教育項目不是大學課堂里的金融專業教育,而是一種基本金融知識的普及。

該項目依據流動青少年在金融知識方面的切實需求,結合學校教育、社會支持體系和相關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為青少年提供步入社會前必備的金融知識,協助他們為未來的社會角色做好準備。項目還計劃促進打工青年獲得金融服務的途徑,促進他們的就業和創業。

GLOW項目

GLOW (Giving Leadership Opportunities to Young Women,給年輕婦女領導機會)是一項專門關注彝族青少年女孩需求的扶貧項目,它為彝族未成年女孩提供文化知識、生活技能、衛生健康、職業教育、經濟發展等方面的培訓,以此應對打工潮和當地艾滋病流行的挑戰。

社會創新

國際美慈組織舉辦的社會創新領導力培訓項目,圍繞社會企業、政府在推動社會創新中的角色、跨領域合作、資金投入在社會創新中的作用等議題,採用課堂講解、案例研究、座談與實地考察等形式,為中國青年一代領導人提供解決社會問題的新思路和經驗分享。

私人慈善事業

伴隨中國近幾十年的經濟繁榮,私人財富不斷增加;同時,中國實行「小政府,大社會」 使得公眾對社會服務數量和品質的需求也在增長。因此,在這個時候,中國私人慈善事業可謂呼之欲出。2004年6月國務院頒布了經修訂的《基金會管理條例》,使非公募慈善基金會第一次成為可能。目前,一方面私人基金會、企業基金會和社區基金會數量不斷增長,與此同時,基金會治理、戰略發展、項目管理、運行、投資等挑戰也相應而生。美慈中國將與國內外的慈善支持機構一同協作,為新興的中國慈善基金會提供機會,使之更好地運作,更好地支持非營利組織,進而培育一個健康發展的公民社會。

小額貸款項目

美慈於2001年與中國扶貧基金會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並開始與其共同開展項目。中國扶貧基金會是於1989年3月在北京成立的非政府組織,旨在促進中國公民社會的發展,並在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下鼓勵弱勢群體的參與。除機構能力建設外,美慈還協助中國扶貧基金會在3個貧困縣的小額信貸項目,為其籌集資金並提供技術支持。

亞洲項目部門

目前,美慈組織正與中國的合作機構通力協作,積極應對5·12四川大地震。這些項目為青年和兒童援建學校和其他設施,向兒童提供心理社會救助以幫助他們從因大地震造成的創傷恢復過來。為重點解決兒童因地震產生的一系列心理社會問題(焦慮等等),美慈組織的青年項目對專業心理人員和救助者提供培訓, 同時還向學生和學校提供有針對性的物質援助。美慈組織在四川的所有項目都是在與當地合作機構的緊密協作下開展實施的。[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