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卡特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國際卡特爾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專有名詞。
關於中國文字的起源[1]主要有兩種觀點:起源於刻畫符號和「圖畫文字」起源說[2]。我們現在已知的最早的文字是安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
名詞解釋
國際卡特爾(international cartel)
什麼是國際卡特爾
各帝國主義國家壟斷組織從經濟上分割世界的一種重要形式。其主要內容是各個最大壟斷組織在世界範圍內通過協定劃分銷售區域,規定市場價格和銷售限額,交換技術發明和共同享有專利權等。國際卡特爾的出現標誌着帝國主義壟斷組織在世界範圍內鬥爭的激化及其發展為國際壟斷。列寧指出:「資本主義早已造成了世界市場。所以隨着資本輸出的增加,隨着最大壟斷同盟的國外聯繫和殖民地聯繫以及『勢力範圍』的擴張,『自然』就使得這些壟斷同盟之間達成全世界的協定,形成國際卡特爾」(《列寧選集》第2卷,第788頁)。
國際卡特爾的產生與發展
國際卡特爾是生產集中和資本國際化的必然結果。19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是國際卡特爾的萌芽時期,最早出現的是1867年組成的鹽業卡特爾。1872年出現了國際蘇打卡特爾和國際制鹼卡特爾。1884年,在歐洲面臨鋼軌生產過剩危機的情況下,出現了由德國、英國和比利時三國鋼軌製造商成立的國際製造商協會。這個國際卡特爾成立時規定三國分割國外市場的比例為:英國66%,德國27%,比利時7%。
非貨幣分析法
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即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過渡時期,國際卡特爾有了迅速的發展。當時,英國是最先進的資本主義工業國家,它在資本主義世界商品市場上具有強大的競爭力。那些後起的資本主義國家,特別是歐洲大陸的國家紛紛通過組織國際卡特爾來阻止英國在歐洲市場的擴張。英國為了奪取歐洲市場,在同德國等西歐大陸國家展開激烈競爭後,終於也加入一些比較重要的國際卡特爾。這個時期的國際卡特爾大多是兩三個歐洲國家壟斷組織之間締結的關於劃分銷售區域、規定出口限額和銷售價格的協定,主要是德國與其他歐洲國家壟斷組織之間的協定。在1896年前後,英、德壟斷組織之間締結的卡特爾協定有22個,德、奧之間有13個,德、比之間有10個,德、法之間有 9個。到1914年,締結正式協定的國際卡特爾共有116個,其中有關煤、鐵、鋼生產的26個,化學產品19個,運輸業18個,紡織業15個,陶器 8個,紙及木漿7個,電氣設備5個,其他行業18個。如果把那些口頭的「君子協定」也包括在內,這個時期內國際卡特爾的數目更要大得多。
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隨着壟斷化過程的加快和生產過剩危機的進一步惡化,各國壟斷資本之間爭奪世界市場和勢力範圍的鬥爭更趨激化,出現了國際卡特爾發展的全盛時期。在1931年,國際卡特爾的數目已發展到320個,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大約增加為1200個。在這個時期,國際卡特爾對世界市場和價格的控制越來越起着決定性的作用。世界市場上成百種重要商品和許多重要的商品部門在很大程度上都為各種大大小小的國際卡特爾所控制。在1929~1933年間,國際卡特爾在世界出口總值中控制的比重高達42%。同時,這個時期的國際卡特爾不僅限於分割市場和規定價格等流通領域,而且已經擴大到分割世界原料產地和投資場所等方面;特別是在一些生產高度集中的工業部門中,如鋼鐵、化學、石油、電氣、鋁、銅、火柴、鑽石等部門中,出現了包括整個世界工業部門的國際卡特爾。各國壟斷組織在國際卡特爾內的控制地位,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在世界一些最重要的生產部門,如電氣、石油、銅、鋁等國際卡特爾中,美國壟斷組織日益排擠西歐各國的勢力而占據了重要地位。但在大多數中小型的國際卡特爾中,一些歐洲國家的壟斷組織仍掌握有控制權。
國際卡特爾的組織形式
國際卡特爾的組織形式是多樣化的。其主要的形式有:①根據一個共同簽訂的公約而組成的國際卡特爾,其中最常見的是國際航運業、保險公司、大銀行之間締結的卡特爾。②根據一系列個別協定而聯結成的國際卡特爾,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國際鋼鐵卡特爾,它分為正式成員和非正式成員,包括18個鋼鐵製品種類的國際卡特爾。③根據交換專利權和製作過程協定聯結起來的國際卡特爾,在電氣、化學部門中就廣泛存在着這種情況。④由各參加國合組一個股份公司來統一銷售、劃分市場和規定價格而組成的國際卡特爾,比較突出的例子有1931年成立的第四個國際鋁卡特爾、國際火柴卡特爾和國際電燈泡卡特爾等。有的國際卡特爾為了共同控制市場和資源,專門設立了卡特爾的子公司,國際石油卡特爾中的伊拉克石油公司便是一例。從國際卡特爾的參加者來看,絕大部分都是由各國私人壟斷組織參加的,有的是由各國的同業公會或出口協會出面參加的。在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之後,出現了由許多原料和農產品生產國和消費國政府直接出面締結的政府間的商品協定,成為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在國際卡特爾活動中的一個新形式。例如當時在小麥、咖啡、糖、橡膠、錫、茶葉等商品中就訂立了這類協定。
二戰後國際卡特爾的發展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絕大多數國際卡特爾都因戰爭而中斷活動或解體了。然而,美國、英國和德國的壟斷組織在戰爭期間進行了秘密的談判,採取各種方式繼續保持它們之間的聯繫。戰後初期,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霸主。戰前的許多國際卡特爾協定已不能適應美國壟斷組織進行經濟擴張和獨霸世界的需要,因此它極力阻撓那些對它具有潛在威脅的國際卡特爾的恢復。但是,一些最大的國際壟斷組織之間以各種形式締結的卡特爾協定,在戰後仍然起着重要作用。以美國的埃克森、莫比爾、德士古、海灣和加利福尼亞等五家大石油公司以及英荷殼牌石油公司和英國石油公司等七家大石油壟斷企業組成的國際石油卡特爾,在當代國際經濟領域內就有重大影響。隨着西歐、日本經濟的逐漸恢復,各國壟斷組織之間爭奪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原料產地和投資場所的鬥爭進一步加劇,這就使戰後恢復和建立國際卡特爾的浪潮捲土重來。1957~1958年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大大推動了國際卡特爾的恢復。到60年代初期,戰前的大部分國際卡特爾都以公開或隱蔽的形式活躍起來。根據概略的估計,從1957年到1962年之間,西歐共同市場各國壟斷組織之間至少簽訂了3000項各種卡特爾協定,其中大約有一半是法國和聯邦德國之間的,以鋼鐵、電氣、機器製造、航空、汽車和軍火工業方面的協定為最多,其中較大的有歐洲鋼鐵出口卡特爾、歐洲鋁卡特爾、歐洲鋼管卡特爾,等等。戰後國際卡特爾的特點之一就是它的活動更加隱蔽了。在60年代後期歐洲經濟共同體通過了限制卡特爾活動的規定,使許多國家的私人壟斷組織參加公開的國際卡特爾受到了限制,愈來愈多地採取默契、密約或「君子協定」的方式來爭奪和瓜分世界市場。它們還通過訂立專利權、特許權協定,生產專業化分工協議,研究新材料用途的協定以及其他科技合作協定等方式來掩蓋卡特爾的活動。因此,從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總的趨勢來看,國際卡特爾的活動依然存在,只不過改變了活動的方式而已。
參考文獻
- ↑ 中國漢字是怎樣起源的?源始於殷商?文字有600年的歷史?,搜狐,2022-09-15
- ↑ 揭秘中國最古老的文字是來源圖畫還是記號?,搜狐,2017-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