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因為愛,所以逐夢天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因為愛,所以逐夢天涯》是中國當代作家楊絳寫的一篇散文。

作品欣賞

彼時,當沃利斯第一眼看到愛德華後,便知道自己的愛意只能寄托在這樣的男人身上。但她卻很清醒地認識到,若想與愛德華來一場風花雪月的浪漫,可謂是難上加難:論長相,自己貌不出眾;論身材,自己瘦骨嶙峋,而且那個年代並不流行骨感美;更重要的是,彼時的愛德華八世是英國最有地位的男人,他的身邊美女如雲,數不勝數。譬如美嬌娘塞爾瑪,極具個性魅力的女飛行員貝麗爾,熱情如玫瑰的達德利夫人……這些熠熠生輝的名字,猶如碩大的夜明珠,隨便一個,都能把她這顆充其量只是一顆小珍珠的光華吞噬。不過值得慶幸的是,沃利斯有一顆極其聰慧的心。

愛德華雖然地位崇高,身邊美女如雲,但最大的毛病正是美女太多,而讓他的心居無定所。沃利斯了解到愛德華的生活單調,且知道愛德華是一個極具幽默感的人,而他身邊的女人,除了容貌和身材,別的都太單一。為此,她深入社會,哪怕是酒吧茶館,哪怕是民間地頭,到處搜集大量詼諧的段子和幽默的故事,然後用自己的語言一一轉化,改頭換面講給愛德華聽,並且用成熟幽默的文筆評論愛德華的生活。起初,愛德華對眼前的這個貌不驚人的女人並不來電,但當那些妙語連珠的故事從她的口中吐出,他立馬被沃利斯所打動。等到沃利斯穿着一天一套品位不凡的艷妝,變戲法地猶如穿花蝴蝶般在他眼前時,他簡直為沃利斯所驚艷。

彼時,年輕英俊的愛德華八世徹底迷上了這個女人。他說:「天!當我的天空總是一片晴朗,哪怕是來一場暴風驟雨,最起碼也能打破始終如一的單調。」就這樣,沃利斯終於擁有了她企盼着的愛情。

那段歲月里,她和愛德華一起去山林間看小溪淙淙,去酒吧里聆聽音樂。她還枕在愛德華的膝上,為他讀世間最浪漫的情詩。而愛德華,也在為她輕輕梳理秀髮。就這樣,二人天天都是天南海北的閒扯,從倫敦的大霧,聊到大西洋的風,從法國的白蘭地,講到西班牙的城堡,一發不可收拾。愛德華知道,眼前的這個女人,就是他生命中的玫瑰。而其他的女人,只是徒具玫瑰的外表罷了。

時光一晃過去幾年,這幾年裡,他們愛,愛得如膠似漆;他們愛,愛得纏纏綿綿。慢慢地,他們想光明正大地將愛情修成正果,結束這場愛情長跑。但愛德華沒想到的是,他們的愛情遭到了整個英國王室的反對。

原來,沃利斯的身世是愛情最大的阻力。首先,在此前,沃利斯已經有過兩段婚姻,且出身於貧賤人家。其次,沃利斯的性格中透露出一種剽悍,與王室應該擁有的雍容高貴大相徑庭。第三,沃利斯過於開朗的性格,過於廣闊的交際也頗讓人不安——彼時,很多傳聞都說沃利斯與納粹德國經常接觸。還有一點,沃利斯是美國人,堂堂英國王室又怎麼能接受一個美國婦女做他們的皇后呢?

愛德華與沃利斯的愛情,遇到了重重阻力,且愈演愈烈。無論沃利斯如何不懼世人目光,並且發誓會改變自己的性格,並且自此不再和他人交往,堅定要與愛德華一起。也無論愛德華八世如何歇斯底里地捍衛愛情,甚至他以絕食和拒絕出席公眾活動為要挾,也沒能動搖英國王室的心。

更嚴重的是,在他作為國王的數月之中,他的婚姻問題引發了英國的憲政危機,他的政府,人民,教會均反對他迎娶沃利斯,他如果違背引起政府辭職,即違背了作為君主立憲政體下國王保持中立的基本憲法方針。到了最後,英國王室成員對愛德華說,要想成就和沃利斯的愛情,除非他愛德華不是英國國王。本以為,這個殺手鐧出來,怕是愛德華會毫不猶豫地斷絕和沃利斯來往。但誰也沒想到,震驚世人的一幕出現了。

1936年,愛德華毅然辭去王位,瀟灑地牽着沃利斯的手,揮一揮衣袖,頭也不回地離開了英國,離開了他的寶座,成為了第一個只愛美人不愛江山的君主。他說,即便沒了榮華富貴,即便沒了名利地位,哪怕以後處處淒風苦雨,為了愛,他也願意和沃利斯一起,因為愛,所以去逐夢天涯![1]

作者簡介

楊絳(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楊季康,江蘇無錫人,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員,作家、評論家翻譯家劇作家學者。1932年畢業於蘇州東吳大學,成為清華大學研究院外國語文研究生。1935年至1938年與丈夫錢鍾書一同留學於英、法等國,回國後歷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學院外語系教授、清華大學西語系教授。1953年,任北京大學文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的研究員。劇本有《稱心如意》《弄真成假》、《風絮》;小說有《倒影集》、《洗澡》;論集有《春泥集》、《關於小說》;散文《將飲茶》《幹校六記》;譯作有《1939年以來的英國散文選》、《小癩子》、《吉爾·布拉斯》、《堂·吉訶德》,其中寫於1984年的《老王》被選為初中教材。沉定簡潔是楊絳作品語言特色。看起來平平淡淡,無陰無晴。然而平淡不是貧乏,陰晴隱於其中,經過漂洗的苦心經營的樸素中,有着本色的絢爛華麗。乾淨明晰的語言在楊絳筆下變得有巨大的表現力。[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