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回歸樸素的教育(臨清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回歸樸素的教育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回歸樸素的教育》中國當代作家臨清流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回歸樸素的教育

2012-2-25

今天,在白雪紛飛中去聽一個講座

天是冷的,風是寒的,但這一切,因為那個敬仰已久的名字而變得溫暖。我曾數次在他的博客中流連,在他的文字中感受思想的力量,在他的言行中找尋教育的真義,只是卻從未曾謀面,因此,我的腳步是歡快而急切的!

沒有正襟危坐的框條,沒有慷慨激昂的論調,沒有指點江山的居高,一切都是安閒的,仿佛行雲流水式的隨意。而我知道,正是這樣的不經意地流淌,才是最真實的潺潺流水,不見源頭也不見其終極。一切皆教育,早已隨心地化入靈魂的每一個角落,潤物無聲!

從中,我讀到了一個詞:樸素!

樸素是什麼?是泥土的顏色,是一切偽飾背後的顏色,是人性的顏色,是心靈的顏色,更是教育的顏色!

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的樸素丟失不見了呢?

是從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考試制度開始的那天起吧?哦,不,是從以成績來考核教師不斷湧現出的大大小小形形式式的考核開始的那天吧?還是,在不斷增加的各種驗收、各種人造材料的華麗登場的那天開始的呢?

教育,仿佛脫離了地氣的海市蜃樓,只剩下空洞的華美。靈的工程師成了販賣知識的工匠,自由活潑的孩子成了樓閣中被窒息的缺氧者!

如李先生所說,教育者,面對的是活生生的人,是自由無憂的心靈;所以教育本就是心靈的藝術,是師生之間心靈共呼吸、共感知、也共前行的藝術。本該如,溫柔的風拂過柔軟的草;如,溫暖的手牽着另只稚嫩的手;如,偶有堅硬的石子掠過平靜的湖面……學校,本就是盛放情感最多的地方,是心靈最柔軟最細膩的地方,是真善美傳播和匯集的地方!可我們的校園,卻成了用來盛放考試和教會考試的機器,卻成了考試之後榮辱得失的名利場!

心靈,就這樣被架空在冷硬的考試機器之下,被擱淺在荒蕪而喧囂的浮世碼頭,被冷落,被忽視。

幸福何在,樸素何在?

難道,只是教育制度的過錯,只是各種考核形式的過錯,我們教育者就沒有過錯嗎?

且問,我們的幸福何來?

來自學生的心靈!

而學生的心靈何在?

來自我們的心靈去點燃!

可,我們去點燃了嗎?

是的,也許我們有理由抱怨冷硬的應試製度,是它,讓我們仿佛帶上了鐐銬。讓一個人帶着鐐銬去跳舞決非易事,只是卻不是我們忽視心靈的理由啊!

我想起了幾年前,第一次任教的往事。那時侯帶着滿滿的珍惜和滿足去教學生,以滿腔的熱情投入其中,覺得終於可以和學生建立一座緊密連接的橋了,於是,充滿整個學期的是和學生之間的各種交流,那種你來我往的細細的滿足。課堂,似乎成了連接心靈的橋樑。我不曾去想考試的好壞意味着什麼,我只知道能有機會和學生共處,我很珍惜。而,正是這樣的無心結果,結果卻是出其的好——有師生之間的情意,也有足以榮耀的成績!

這樣的回憶,忽然讓我明白,即便名利閃着多耀眼的光彩誘惑我們,難道我們師者就沒有堅定的信念嗎?——知道教育是什麼,該給學生什麼!

我想,那不正是成長路上的相互扶持,精神上的相互慰藉,心靈上的相互引領嗎?而,決不是為了提高分數的精疲力竭,決不是為了堆砌自身榮譽的急功近利啊!

一個優秀的師者怎能失去堅定的教育理念呢?

何況,我們又怎樣才能明白,越是注重結果,也就越喪失了過程的美好。仿佛,一個只盯着最後旅程終點的人,又如何收穫路程中的美景呢?注重和學生心靈交會的過程,陪伴學生精神成長的過程,就是幸福的過程!這樣的過程,又怎是一時得意的成績所能帶來的,因為前者只是刻板的數字,後者卻是悠遠的心香啊!

何況,評價一個師者的決不是單純的成績!我曾遇見過很擅長教學的老師,他總能考試均分第一,可是他人品很差,和學生關係也不好。那,這樣的人算是一個成功的老師嗎?

不,決不是!

充其量不過是個很有技巧的教書匠,而決非成功的教育者!

某種程度上,我們師者的不幸福,不就是因為我們用冷硬的成績籠罩着一切的緣故嗎?仿佛經濟大潮中一切因錢籠罩,人類精神的空間被羈押在物質的夾縫中一樣。我們忽視着學生的情感心靈,學生也悲哀地與我們的心靈遠離。成績,成了心靈之間最大的隔板!可是,人心是渴望柔軟,渴望接近的,那也正是心靈幸福的源泉。正如,我們喜歡踩在柔軟的地毯上,遠勝冰冷的大理石上;正如,我們棲居的家是精神的港灣,因為那裡是可以釋放一切情緒的地方……人性,本就是渴望柔軟和溫情的,我們的教育究竟是在走近人性,還是在遠離人性呢?

有人說,那麼,是否我們不考試就會幸福了呢?

這樣的追問讓我啞然,因為我深深感悟到,教育原本就不是那麼簡單!

是的,不考試了,關注學生心靈了,去愛學生了,就真的幸福了嗎?當然不是!

教育的藝術是以心靈抵達心靈,但如何抵達,卻是更高深的藝術!

孩子犯錯了,大聲呵斥懲罰是教育,是為學生好,但未必是適合的教育;孩子無心學習,家長老師同監督嚴逼迫是教育,是為之好,但未必是成功的教育……有顆赤忱之心,有堅定的教育信念,這都很好,但有了這,卻決不意味着成功。因為,只有真正抵達孩子心靈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如同,我們生活中的電流,若直接用強大的高壓電只會造成傷害,只有轉換成強度不等的交流點,才能適合電器的工作!孩子的心靈,我們得找到適合交流的形式!

李鎮西先生說,愛是尊重,理解和寬容!

我想,對學生的尊重,理解,寬容不正是走進學生心靈的橋樑嗎?不正是我們尋找的交流電嗎?

我不禁想起一個事例,一個生活在冷漠家庭里的孩子,他在床上哭鬧了半天,身邊的家長也不會給他點水喝……那麼,這樣長大的孩子,又如何能懂得感激,懂得付出。只因,他從來沒有感受過愛,又如何能愛人?

欲得之,必先予之!

同樣,李鎮西先生給了足夠的寬容改變了一個老師的事例深深打動了我,他讓我懂得,真正能改變一個人的決不是負面的東西,而是那些積極鼓勵的力量。也許,那只是樸素的人性最樸素的需求吧。

那麼我們老師,若能在生活中,給以學生足夠的尊重和寬容,學生又怎會以惡意報之呢?

即便,偶有學生不曾報之,我們又何必苛責一個未曾成熟的心靈呢?

只是一個孩子,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寬容呢?

即便我們不能收穫春意,但我們要有播種春天的心情啊。

何況,心態,決定着我們的快樂與否!

心與心的交流,有時,我們需要深深潛入!

就象,那個暴躁暴戾的孩子,喜歡打架鬥毆的孩子,我們為什麼不去細細探究他背後的成因呢?許是那長久冷漠的家庭使然,許是身邊結交的朋友之故……只有去求其源,溫其心了,問題才能得以疏通!

而有時,我們卻要淺會那些幼稚的心靈!

就象,那個把女生內衣高掛在樹梢上的男孩,我們為什麼不覺得他只是對青春期的好奇和惡作劇的心理呢?以成人的世俗的眼光去打量孩子,有時是多麼的不必要!

用真誠的愛心對待學生,用理解尊重和包容走進學生,也許我們的幸福不知不覺中會多一些吧。

只是,盛開在大地上的幸福有很多種,可以是一個角落的,也可以是蔚然成蔭的。也許那還要看那塊土地的質地如何了。

一如,樸素的泥土中包涵越多的營養積澱,就越能結出豐碩的果吧!

我想,那份營養積澱里其實有個我們都熟悉的詞:人格魅力!

人格魅力不僅源自教師和學生的交流藝術,更在於一個師者展現在學生面前的真實形象。

注重自身形象的意義,時刻注意給學生的無形師範作用,對自己嚴格要求,其實,這就是一份無聲的影響,一個道德的標杆,一份人格的魅力。

如李鎮西先生所說,要學生尊敬老師,當學生在招呼老師的時候,師者真誠回禮了嗎?比如要學生尊重勞動者,師者自己尊重打掃校園的清潔工了嗎?比如在班上一本正經做着老師,到了辦公室就可以在學生面前大談庸俗笑話了嗎?比如要求學生給人讓座,自己在公交車上就可以搶起座位嗎?

一個教師是怎樣的人,最終還是以怎樣的姿態站立在學生心裡。

真正能在細節里征服孩子心靈的,才擁有強大的力量,才能讓孩子們銘記很久!

那麼,這樣的老師就是最高境界的師者嗎?

哦,或許還不是!

比起李鎮西先生,真的還算不上!

在孩子心裡落地生根,刻骨銘心,並追隨嚮往的才是更高境界的吧。就象,李先生的學生說,長大後最想成為你!

也許,正因為教育是心靈面對心靈的,這更需要心靈泉水的汩汩流淌,永不枯竭。而,直面心靈的閱讀與寫作,不正是獲得這樣源泉的途徑嗎?

所以有人說,李鎮西也沒有什麼了不起,就是每天堅持閱讀和寫作罷了。我起先並不以為然,後來卻覺得很有道理了。閱讀,正是不斷提升心靈的方式啊。——侷促的現實畢竟是狹隘而清淺的,心靈未免會有浮於表面的時候,而閱讀正是讓我們心靈得以沉潛的方式啊;那麼寫作呢,一如他每天的筆耕不輟,僅僅只是記錄生活嗎?當我們嘗試了寫日記之後,我們會發現,那不僅僅是記錄心情,更是一個反思,反省的過程,這樣的過程是在呈現心靈,更是在不斷修復心靈,完善心靈,使之能以更浩瀚而柔韌的力量面對更多的心靈!

如此,真實的幸福,會在某些瞬間悄然而至吧;或許,幸福的滋味,還不僅僅只是快樂,還是一種精神的愉悅和充實吧……

泥土是樸素的,教育不正如那樸素無華的泥土嗎?是從一切虛浮的華表回歸最後的本質,回到關注人性的大地上來;然而,泥土也是豐富而博大的,它是孕育一切希望和生命的源頭,正如,每個師者,只有具備了泥土那豐富廣博的內蘊,才能孕育出美好的心靈和人格;泥土也是充滿生機的,只須駕以時日,在那樸素之上,終將開出姿態萬千的花來,一如那些不斷綻放的青春散發出的蓬勃的氣息……

教育,因為這些樸素而幸福,而美麗!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