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回交育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回交育種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回交育種是雜交育種的一種形式。即從雜種一代起多次用雜種與親本之一繼續雜交,從而育成新品種的方法。 由於一再重複與該親本雜交,故稱回交。

簡介

回交育種早期應用於動物育種。1922年美國H.V.哈倫和M.N.波普應用此法將光芒性狀轉移到優良大麥品種。同年,F.N.布里格斯開始了著名的小麥抗腥黑穗病的回交育種工作,並成功地選育出一系列優良品種,在美國西部地區大面積推廣。其後回交育種就逐漸發展為國際上廣泛應用的作物育種方法,經常被用於增強作物的抗病蟲性及改進其他農藝性狀。中國用雞腳棉與推廣品種德字棉 531雜交,經多次回交後,於1944年育成抗卷葉暝的雞腳德字棉。美國用抗根腐病的大豆材料與生產品種回交後,得到抗病品系哈羅索63等,在嚴重發病條件下,產量為原品種的3倍。加拿大利用回交法,得到低芥酸和低硫代葡萄糖苷油菜品種托爾。玉米抗大斑病Ht基因、抗小斑病 rhm基因和高賴氨酸O2基因的轉育,也應用這種方法。

評價

回交育種法主要應用於:①常規育種中有利性狀的轉育。②選育近等基因系。即除了一個性狀的基因型不同外,其他所有基因型都相同的一類品系。利用近等基因系可在同一遺傳背景下比較某些基因的作用,並可把抵抗不同病菌生理小種的近等基因系混合成多系品種,以控制某些病害的流行。③單體、缺體、三體的轉育。④細胞質雄性不育系及核不育系的轉育。⑤克服遠緣雜種不育性。

回交育種只要親本選配得當,在較小的群體內選擇,就能有把握地收到改良品種的預期效果,也不必經過多級產量比較試驗,便可直接在原品種種植的地區推廣。但由於選育出的品種與輪迴親本基本相似,因此,較難獲得突破性成果。[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