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四重奏行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四重奏行星,天文學家最新研究顯示,發現HR8799恆星的第四顆巨大行星,這顆四重奏行星[1]奇特之處在於它的形成原理,它顛覆了之前傳統兩大行星形成主流觀點。

綜述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報道,目前, 天文學家發現環繞HR 8799恆星的第四顆巨大行星,這一奇特的巨大行星顛覆了傳統兩大行星形成主流觀點。

天文學家發現環繞HR 8799 恆星的第四顆巨大行星,這一奇特的巨大行星顛覆了傳統兩大行星形成主流觀點 通常行星被認為是年輕恆星周圍灰塵盤聚積形成的,一種叫做「內核吸積」的行星形成理論是巨大行星是灰塵聚集在岩石內核周圍形成的,然後該行星抽吸氣體形成密集的大氣層;另一種叫做「不穩定盤圓結構」的行星形成理論是部分盤狀結構突然崩潰形成行星。赫茨伯格天體物理學會的克里斯琴-馬羅斯(Christian Marois)稱,最新發現的HR 8799 恆星四顆行星質量一般是 木星的5-13倍,由於相隔太遠,無法適用以上兩種模式進行解釋。這是迄今已知行星系統中軌道直徑最寬的行星系統。據悉,馬羅斯和同事在2008年發現了3顆行星,直到目前才發現第4顆行星。 該行星系統中距離最遙遠的行星與主恆星的距離是地日距離的70倍,在該距離下,灰塵移動非常緩慢,行星逐漸積累形成一個岩石內核,恆星會釋放大量氣體至行星軌道。這將排除巨大行星形成於「內核吸積」理論的可能性。 這顆最新發現的行星還挑戰了「不穩定盤圓結構」,研究人員稱,它與恆星的距離是地日距離的15倍,恆星的熱量將阻止盤圓結構崩潰。 馬羅斯強調稱,這兩種行星形成理論不可能同時存在,形成類似質量的行星。相反,這樣的行星或許形成於更遙遠的區域,或者遷移穿過氣態盤狀結構進入當前位置。

是一顆位於飛馬座,距離地球129光年(39秒差距)的年輕(~6,000萬年)主序星,質量大約是太陽的1.5倍,光度約為4.9倍。這個系統包含了部份的 岩屑盤和至少3顆大質量行星(與北落師門 b相同,是第一批軌道以直接影像被證實的系外行星)。HR 8799是耶魯亮星星表所使用的標識與編號。這顆星是劍魚座γ型變星:它的光度改變是表面非徑向上的脈動造成的;這顆星也是牧夫座λ型星,這意味着它的表層是被耗盡 鐵峰頂元素,這也許可以歸咎於金屬的吸積缺乏拱星氣體( 星周氣體)。它是唯一已知同時是劍魚座γ型變星、牧夫座λ型星和類織女星[2](因為拱星盤而造成紅外線過量)的恆星。

光譜類型和金屬性

恆星HR 8799是分類為牧夫座λ型星的成員之一,這是在大氣上層金屬異常豐盈的一類 特殊恆星族群。因為這種特別的狀態,HR 8799有着非常複雜的光譜,與明銳的氫線和恆星的有效溫度最吻合的光譜類型是F0 V,但是強烈的鈣II K線和金屬線卻更像A5 V,因此它的光譜被標示為牧夫座kA5 hF0 mA5 V; 。 對這顆恆星光譜的詳細分析顯示它的碳和氧與太陽比較有輕微的過量(大約各是30%和10%)。有一些牧夫座λ型星的硫有着與太陽相似的豐度,但是HR 8799沒有這種情形,它的硫豐度只有太陽的35%。它同樣缺乏比鈉更重的元素,例如鐵豐度只有太陽的28%。對牧夫座λ星震的觀察建議這些怪異的豐度樣式只被限制在表面:大部分的組成可能都是正常的。這也許暗示觀測到的元素豐度只是因吸積而環繞在恆星周圍的氣體是缺乏金屬的。

視頻

宇宙中最恐怖的四大行星,各有特點,人類望而卻步

參考文獻

  1. 天文學家發現宇宙奇特「四重奏行星」,查字典地理網,2013-01-05
  2. 織女星在哪個星座中:天琴座,第一星座網,2016-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