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黎氂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嘉黎氂牛 |
嘉黎氂牛,西藏自治區嘉黎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嘉黎氂牛(娘亞氂牛)養殖於海拔4500米以上的天然藏北草原,體格高大、產毛多、
肉質鮮紅,富含多種礦物質(鈣、硒、銅等)、氨基酸、蛋白質,營養價值高。
2015年12月29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嘉黎氂牛」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中文名嘉黎氂牛產地名稱西藏自治區嘉黎縣品質特點肉質堅實,色澤鮮紅,
肉味鮮香地理標誌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批准文號國家質檢總局公告2015年第162號批准時間2015年12月29日
目錄
生物學特徵
娘亞牛,亦稱嘉黎氂牛,其中心產區為嘉黎縣東以及東北各鄉分布較多。體型外貌——頭部較粗重,
額平寬,顏面稍凹。眼圓而有神,嘴方大而唇薄。公氂牛雄性特徵明顯,勁粗短,前胸開闊、
胸深、肋弓開張,背腰平直,腹大而不下垂,四肢強健有力,蹄質堅實,肢勢端正。角尖距較小,
角質光滑、細緻,無角牛占8%左右。毛色較雜,純黑色約占60%左右。
一般兩年一犢或三年二犢。產後第二月才開始擠乳,產乳高峰期為每年草原草質最好拾萬7-8月份。
高峰期乳脂率低:8月份平均乳脂率6.75%,乳密度為稍低(1.031±0.005)。高峰期後產乳量低,
但乳脂率高,乳密度也稍高(1.032±0.004),一個泌乳期擠乳時間達13個月以上。經測定,
第8-11個月各平均日擠乳量分別為1.02千克、0.94千克、0.45千克。終身中一般是第二胎產乳量最高。
產肉性能
對膘性中等的公、母牛進行的屠宰實驗:2頭公氂牛平均屠宰率為55.0%,淨肉率為46.87%,骨肉比為8.32,
眼肌面積為50.63平方厘米;3三頭母氂牛平均屠宰率為49—54%,
淨肉率為42.76%,骨肉比為4.2,眼肌面積為43.28平方厘米。
繁殖性能
母氂牛以歐版3.5歲開始配種,個別發育較好的2.5歲開始發情配種。兩年產一犢。
母氂牛繁殖利用年限為15歲左右,個別到20歲。每年6月中旬開始發情,7、8月是哦配種旺季,
10月初發情基本結束。妊娠期9個月,次年3月底開始產犢,5月份為產犢旺季。公氂牛2.5歲性成熟,
但在配種季節由於在牛群中事順位較低,配種機會較少。一般6歲後能正常配種
8歲以後性慾降低:一般利用到12歲左右。母氂牛一般3.5歲參加配種,初配受胎率較低。
在公母比列合適、母氂牛膘性較好的條件下,受胎率一般可達96.3%,犢牛成活率達90%左右。
產毛性能
一般產絨量平均可達0.6千克。一般每年7、8月份剪一次毛,當年產犢的母氂牛不剪毛,第二年剪毛一次,
公氂牛一般只剪裙毛、後腿部毛。前腿後至胸部的毛不剪,大約值剪全身邊毛的三分之二。因此,
個體產毛量有很大的人為差異,公氂牛產毛量多達3.63千克,少至0.34千克。
產地環境
那曲地區位於青藏高原腹地,是西藏最大的氂牛產業生產基地之一,平均海拔4600米,
擁有草地面積6.3億多畝。高寒草地是乾旱、半乾旱條件下的天然植物群落,
生態條件嚴酷,氣候逐漸變干變暖,降雨量少,植物生產力低下
擁有遼闊的天然牧場
那曲擁有遼闊的草場,是發展氂牛產業的堅實基礎和最基本的條件。那曲現有天然草場6.3億畝,
其中可以利用的草地面積為4.9億畝,可利用的草原面積地區人均可達全地區土地面積億畝,
是中國人均4.3畝的70多倍,是世界人均11.4畝的26倍多,為那曲發展氂牛產業提供了物質基礎和有利的前提條件。
擁有適應高原氣候的牧草和畜種
那曲平均海拔大都在4600米以上,而且氣候較寒冷,晝夜溫差也很大,在這樣的自然條件下生長和生存着
具有抗高寒和缺氧的牧草和畜種。據調查,在那曲生長着可供牲畜食用的牧草達兩百多種,而且營養十分豐富,
再加上有適應高寒缺氧的娘亞、高山等優良氂牛畜種,這些畜種都是我國寶貴的資源,對那曲氂牛產業的發展具有潛在的優勢和條件。
廣大牧民長期以來積累的生產經驗
氂牛產業在那曲有着悠久的歷史,廣大牧民們在長期的牧業生產實踐中總結積累了很多生產經驗和飼養經驗,
加之隨着現代科學技術的加強和科學放牧的普及,使氂牛產業正朝着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前進。
歷史淵源
那曲氂牛產業的正規發展起步於西藏自治區民改初期,已有60多年歷史。
2012年,嘉黎縣開始實施國家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嘉黎縣娘亞氂牛繁育與高效養殖技術示範推廣」項目。
2014年8月9日,西藏自治區科技廳組織區內有關專家對「嘉黎縣娘亞氂牛繁育與高效養殖技術示範推廣」項目進行驗收。
認定項目通過2年的實施,完成了相關任務指標。
生產情況
2007年,那曲地區共選育成活娘亞氂牛4387頭,推廣優良種牛135頭,全地區娘亞氂牛達10.5萬頭,占全地區氂牛總數的5.4%。
2010年,那曲牲畜存欄656.8549萬頭(只、匹),其中氂牛189.1362萬頭,占總牲畜的28.79%。
2014年,嘉黎縣3個鄉(鎮)建立了良種氂牛選育與高效養殖技術示範基地,發展示範戶120戶,
新建獸醫防疫點3座,小型飼料加工廠2座;購進優良種公牛266頭,組織基礎母牛3452頭,
參配母氂牛2750頭,每頭母牛年產奶量達到253公斤,新增產奶量24.01公斤/頭;選育後代2024頭,
後代體重比選育前提高了8%;種植飼草875畝,年生產青乾草301.7噸;培訓農牧民1735人次,
培養科技特派員、科技明白人130名;項目育肥出欄267頭,頭均純利潤達3970元;示範戶戶均收入達到51342.5元。
產品榮譽
2015年12月29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嘉黎氂牛」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