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嘉義縣六腳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嘉義縣六腳鄉照片來自
六腳地標照片來自

嘉義縣六腳鄉在嘉義縣的西北方,東鄰新港鄉,西接東石鄉,南隔朴子溪與太保、朴子交界,北隔北港溪與雲林縣水林鄉為界。

六腳鄉以北港溪與雲林縣為界,屬嘉南平原北部,地勢平坦。此區舊稱「六家佃莊」,據傳在清乾隆年間有六戶佃農入墾此區,遂以「六家佃莊」稱呼,後因閩南語發音,「家」的發音後來變形為「腳」,因此改名「六腳佃」至今。此區著名景點有蒜頭糖廠、王得祿墓等。[1]


簡介

六腳鄉的開發也相當早,明天啟四年,顏、鄭拓臺十寨中之第十寨「土獅子」,就是現在的塗獅村。在清乾隆初葉,此地開鑿「土獅子阪」,引進朴子溪水灌溉農田。

鄉內「蘇厝寮莊」,是蘇姓先民拓荒聚居地。「三姓寮莊」(三義村)則是黃、陳、吳等三姓先民合墾之地。另外,林內莊、竹仔腳、崙子厝、潭子墘、溪墘厝、後崩山、魚寮,都是先民拓荒時,依當時之地形特徵及自然景觀而命名。現在鄉內五大姓分別為陳、黃、侯、呂、吳。[2]

六腳鄉最知名的,是不賣蒜頭卻賣糖的蒜頭糖廠。設立於1906年的蒜頭糖廠,位於鄉內的工廠村,產糖率曾佔明治時期的第一位,故有明治寶庫之稱。甚至到了戰後,蒜頭糖廠的績效依舊是全台最優良的,因而得名「台灣寶庫」。糖廠高聳矗立的煙囪已是鄉內醒目的地標,而昔時生活各面向一應俱全的生活圈,包括車站、宿舍、學校、商店……是傳統農村中的一個別有風味的日式社區。如今製糖工廠已不再運作,但原址成立的文化園區,提供糖廠采風、觀光五分車之旅等活動,懷想著過去的糖廠時光。六腳鄉,是一個甜甜的所在。

六腳鄉開發極早,在北港溪和朴子溪的環繞下,世世代代在這廣闊平原上過著務農樂天的生活。綠野遍地,除了甘蔗,還有稻米玉米甘藷高梁蘆筍等主要農作物,以及著名的灣內花生

鄉內的銀髮族,或許是緣於一世人在田間務農的鍛鍊,總是活力充沛、笑容滿面,不但樂於參與各種表演、聯歡活動,年輕人也誠意配合、全力舉辦。這樣的歡樂氛圍,是六腳鄉最甜蜜的味道。[3]


六腳鄉公所

地址: 61541嘉義縣六腳鄉蒜頭村73號 
電話: 886-5-3801121 
網站: http://lioujiao.cyhg.gov.tw/


六腳鄉村里介紹

六腳鄉村里照片來自

| 更寮村 | 古林村 | 崩山村 | 六南村 | 六腳村 | 潭墘村 | 魚寮村 | 永賢村 | | 竹本村 | 蘇厝村 | 崙陽村 | 六斗村 | 豐美村 | 港美村 | 溪厝村 | 正義村 | | 塗師村 | 雙涵村 | 灣北村 | 灣南村 | 工廠村 | 蒜南村 | 蒜東村 | 蒜頭村 |


六腳鄉景點

陶藝之村墘窯休閒陶坊

陶藝之村墘窯休閒陶坊位於嘉義縣六腳鄉潭墘村,由於當地的泥土塑性相當好,因此在日據時代起,當地家庭均以生產磚塊為主業,但在八七水災時彈墘村的磚廠慘遭大水破壞,因而結束生產。

1991年,庄內農家子弟侯春廷先生結合兄弟姐妹決定將工藝創作工作室設立於自己的故鄉,回歸這個曾有磚窯的村落,在潭墘村成立了墘窯交趾陶工作室,讓當地由生產建築需要的磚塊轉為生產陶冶性情的藝術品,兩者之間記錄了經濟成長的進步。

陶藝之村墘窯休閒陶坊生產無數的交趾陶藝術品,不論是國際機場、歷史博物館、精品店,甚至遠至國外皆可看到墘窯所生產的作品!

苦楝綠色隧道(苦揀花道)

苦楝,屬揀科植物,又稱金鈴子、紫花樹、森樹、川楝子、翠樹、旃檀等;阿美族人和排灣族人都稱之為vangas,並以苦楝花開為春天到來的指標,如同西方的報春花。高可達20米的落葉喬木,遍生於台灣平地及中低海拔丘陵;耐瘠、耐鹽、耐風的生長特性很適合做為行道樹。春夏交替之際滿樹盛開淡紫色的花朵,花朵芳香、花瓣細瘦,多為5瓣,少數則有6辦之多。10月則是果實成熟之時,核果球形的果實,熟時為橙黃色,經冬不落。

「苦楝綠色隧道」位於嘉義朴子溪防汛專用道兩旁,筆直的苦揀花道總長約2.5公里,每年3至4月進入開花期後,白紫相間的花朵開滿樹上,不但景致優美,更散發著淡淡的清香。

蒜頭蔗埕文化園區

「蒜頭蔗埕文化園區」位於嘉義縣六腳鄉,昔日蒜頭糖廠原為營運用途的製糖廠,但在民國90年時,因為納莉颱風的侵襲,導致廠區嚴重淹水,損壞了製糖設備,因而停止了製糖業務,爾後糖廠結合園區內獨特的五分車,最後轉型為觀光休閒的蔗埕文化園區。

「蒜頭蔗埕文化園區」規劃了不同特色的參觀區域,分別有鐵道類的五分車站及鐵道自行車,和糖廠類的製糖工廠、蒜頭糖廠文物館,除此,還有人文、歷史建築類的田園文化館、和園、介壽堂;另外,糖廠內的老樹群也都擁有悠久的歷史;園區內還販售各式美味消暑的冰品,其中的招牌紅豆芋頭冰更是不能錯過;遊客更可以在此搭乘廠區內最具特色的五分車,體驗以前載運甘蔗的路線過程。寓教於樂的「蒜頭蔗埕文化園區」,值得旅客一訪遊玩。[4]

235環境教育綠能生活館

「235環境教育綠能生活館」以北回歸線23.5度通過嘉義的特殊寓意為名,並以「再生能源居家應用與展示」為主題,於館內展示多種綠能應用生活情境,包含展館用電部分自發自用、綠> 能緊急備用電力、智慧與節能家居展示、再生傢具展示及綠能減碳之多媒體互動遊戲等,供參觀者免費體驗。

蒜頭糖廠工廠村

西元1906年日人擇定在朴子溪中游南岸設立了「明治製糖株式會社蒜頭製糖所」(二戰後變稱為蒜頭糖廠),形成了新的聚落-工廠村,隨著會社的成立,鄰近地區產生了一些變化,舊聚落的土地遭到剝奪,蒜頭糖廠的設立,提供了附近居民就業的機會,糖廠與鄰近地區產生了經濟的依附關係,在日治時期蒜頭糖廠有「明治寶庫」,二戰後有「臺糖寶庫」之稱。

工廠村,不是俗名或暱稱,糖廠村才是暱稱,因為這個村子,是日本人在此製糖才逐漸形成的聚落,繁盛之時,這個十分鐘就能走完的村子,有著市場、理髮廳、醫務室、小學等,既然與蒜頭糖廠關係如此密切,也就不難猜到現在村子裏大都是台糖的老員工了。

六家佃長壽橋

騎著自行車從『蔗埕文化園區』出發,起點即是橫跨朴子溪的長壽橋,總長將近台北101大樓的高度,由兩座高聳溪面的主塔串連,加上照明的點綴,夜間有如銀鍊珍珠般的耀眼,橋上盡覽雲嘉平原的田園風光,也是觀賞夕陽落日的好地方,民眾搭乘高鐵時,遠眺西側平原,就可看到高聳的塔橋向你招呼,是嘉義縣觀光迎賓的地標。

王得祿將軍

興建於道光24年(公元1844年),王得祿是臺灣史上的傳奇人物,清領時期臺灣人官位最高者,位居一品,他曾四度進京面聖,深受嘉慶皇帝賞識。王將軍對嘉義笨港地區的影響深遠,因此新港奉天宮六興宮大興宮配天宮等嘉義重要古蹟廟宇,歷史起源皆和王將軍有關,而民間傳說嘉慶君遊台灣,武功高強的王將軍當然是隨行護駕的不二人選。

[5]


六腳鄉名產--花生

花生原本叫做「落花生」,因為花生的花莖需鑽入泥土,然後才育成果實(即花生),所以叫做「落花生」。又名長生果、土豆,是日常廣大民眾喜愛食用的乾果,它的營養豐富,香脆可口,還可以用作榨油,其葉、油又有一定的藥用功能,是蔬果中不可多得的佳品。

嘉義縣六腳鄉是很典型的鄉村,目前主要作物有水稻落花生玉米高梁綠蘆筍大白菜等等;早期六腳鄉生產高梁、玉米等雜糧為主,也曾經以綠蘆筍為特色產業。

花生加工於民國七十五年在灣內村開始萌芽,經過業者的研發,演變至今日花生已是六腳鄉最富盛名的特產,尤其各種花生加工品更是遠近馳名。或炒或炸花生產品的香酥可口,而蒸汽花生則軟 Q香甜,都是人見人愛、老少咸宜,讓人吃了忍不住一口又一口。[6]


六腳鄉美食

田媽媽 Q Q 米香屋           地   址:615嘉義縣六腳鄉蒜頭村190-9號
大腸包香腸-六腳鄉之寶        地   址:嘉義縣六腳鄉蒜頭村188號(蒜頭國小)
興旺餅店                    地   址:嘉義縣六腳鄉蒜頭村110~3號(中華電信斜對面)
新寶珍餅店                  地   址:嘉義縣六腳鄉蒜頭村77-28號
老福仔食品                  地   址:嘉義縣六腳鄉港美村33之2號 老福仔狀元喜餅店[7]


視頻

嘉義好悠哉!走完苦楝綠色隧道,順道玩六腳和新港鄉!

用九柑仔店&六腳鄉巨型故宮三寶&蒜頭生態公園&蒜頭糖廠蔗埕文化園區[嘉義]

嘉義縣六腳鄉新景點3D鸚鵡彩繪牆 (鸚鵡大會師放飛場面浩大壯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