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喻均 | ||
---|---|---|
大明
| ||
籍貫 | 江西南昌府新建縣 | |
出生 | 江西南昌府新建縣 | |
出身 | ||
|
喻均(1539年-1605年),字邦相,號楓谷,江西新建縣新塘喻村(今江西新建石崗鎮久駐村)人,明朝政治人物。
目錄
生平
生於明嘉靖十八年(1539),隆慶二年(1568)登進士。[1]
喻均是明文學復古運動四十子之一,與明代文壇盟主、史學巨匠王世貞(1526-1590),戲曲家、文學家屠隆(1541-1605)和著名學者、詩人、文藝批評家胡應麟(1551-1602)為知交。
明著名詩人、大理寺左評事歐大任《過喻水部邦相留酌得顏字》:「楚歌何自入燕關,聞是恩深早賜環。蘭芷並含公子淚,芙蓉雙照逐臣顏。句因謝客題精舍,疏與匡君乞障山。他日清觴那可共,天涯吾已倦知還。」 歐大任在題註裡說:「邦相曩謫楚中,量移天台,以憂不赴,茲入都待補。」
明王世貞《喻工部邦相以前天台令謁選枉道見訪出楚中諸集讀之感而有贈》:「破浪沖炎 舴艋孤,偏勞物色到菰蘆。文驚賈傅浮湘好,歌愛王郎斫地無。休汝蓮花依白社,游燕桃樹滿玄都。欲知循吏從文苑,樂府應添於蔿於。」
明萬曆七年(1579),喻均任浙江蘭溪知縣。明嶺南詩學代表人物、《世宗實錄》《穆宗實錄》編修黎民表《送喻邦相之任蘭溪》:「絕足當時見過都,酒杯相聚復江湖。浮生一笑莊周馬,光寵仍飛葉縣鳧。城外春流遙似瀫,望中仙嶠盡如壺。功名更奮青霄翼,不負凌煙閣上圗。」明王世貞《喻蘭溪邦相為四絕句貽我,頗致青蠅之感,且以名酒二瓿見餉,其落句雲,萬事從教醉里銷,次第和答》:「勞君五嶽起雙眉,老病無能學羼提。祗是憐他善星輩,惡風吹送下泥犂。」
喻均在蘭溪任職期間,「與邑人胡應麟最契,相締為文字交」,「 獨善先生,遊覽唱和亡虛日」,兩人幾乎形影不離,遊覽蘭溪山山水水,為「詩酒之交」。
萬曆十一年(1583),喻均升任浙江杭州府同知。明胡應麟詩《喻邦相束裝入計,中途忽有遷杭之命寄懐》:「豈謂雙龍劍,翻成獨鶴操。樓台三竺近,省署萬松髙。海色飄行蓋,湖光落畫舠。不堪靈隱月,飛夢對持毫。」明王世貞《喻杭州邦相寄我長歌,適李郡山人在坐,倩作西湖圖報之而系以一詩》:「明聖湖頭月如璧,寫出兩高三竺色。詞人水調學溫韋,醉守風流勝蘇白。夜深探得驪龍珠,破我禪榻江門孤。莫言罔象渾無用,也解從人倩作圖。」
萬曆十三年(1585),俞均升任處州知府。胡應麟寫詩祝賀,《喻邦相遷守括蒼寄賀二首》,其一:袛縁香閣吏,領郡亦仙都。重鎮初移節,名山獨剖符。兒童迎彩鷁,父老認青鳧。不奈溪頭別,桃花覆酒壚。其二:試縣名方藉,專城寵驟加。符分蒼嶺月,綬結赤城霞。吏散朝行郭,官閒午放衙。何如遷客淚,九載濕長沙。
萬曆十五年(1587),喻均調松江知府。胡應麟《過吳門不及入訪喻邦相寄懷》:玉尺銀條照座明,鱸魚乍夜到江城。秋風斜日長亭畔,更向何方作步兵。屠隆有詩《寄俞邦相太守》:「君來吾久去由拳,不及湖頭共酒船。勾漏丹砂粗欲就,河陽花事已茫然。平原村古留山寺,松澤祠荒漲水田。聞道歲侵勞撫字,涼風輸我北窗眠。」
萬曆十七年(1589),喻均升山東按察副使,後調任天津兵備副使,遭朝中譏議彈射,遂決計辭官,歸鄉隱居。喻均詩《請告書懷》:「夙昔浮雲意,微官久欲休。蹉跎身漸老,丘壑願方酬。海日猶殘暑,山風欲度秋。盈盈河上水,萬里送歸舟。」
俞均在處州任職三年,但其治州宦績無傳。《處州府志》有關喻均的記載,雪泥鴻爪。喻均之所以雁過留聲讓處州後人記住名字,是他首倡建造至今滄桑屹立在麗水城東佛頭岩的廈河塔。
清道光《麗水縣志》:「佛頭岩,在縣東五里,又名碧雲山,俗稱陳壇頭。大溪經其下,岩石砟崿,砥柱中流,城東之咽喉也。」
佛頭岩是處州城的「水口」,處州九縣的龍泉溪、松陰溪、宣平溪、好溪水流在此匯聚。登上佛頭岩,遠可眺望處州城萬家炊煙,近可欣賞大溪奔騰東去的壯觀場景。
元代著名文學家、哲學家柳貫(1270-1342)在《空中禪師塔銘》記載,元代,處州居士葉順宗在碧雲山上造房子,延請栝蒼空中禪師講解佛法的基本原理。元至元丙子年(1336)夏天,空中禪師「坐佛頂微疾而化」,「葉居士謂師化緣在是,即奉全身葬精舍東隴」。
《蘭溪縣誌》卷四《喻均傳》:「好飲酒,工詩文。」 王世貞稱其詩文「氣調雄古,往往出人言表」,胡應麟《詩藪》云:「喻詩如浙江觀潮……皆高華雄邁。」
喻均在處州任職期間著有《括蒼雲間集》。政務閒暇,喻均與處州附庸風雅的紳人和青燈黃卷的士子打成了一片。紳人們大都是致仕歸里的鄉賢或隱而不仕的俊彥,他們大都是在街坊闔閭中享有威望的知識分子。士子們則是在府、縣學裡之乎者也的讀書人,他們承載了家族乃至府、邑的未來期望。
詩人喻均深入坊間,這才知曉,不管是功成名就的紳人,還是篳路藍縷的士子,他們心中的煩惱和鬱悶竟然出奇的一致,那就是「栝人文未暢」。自明嘉靖五年(1526)以來的六十年,處州只出了二十多位進士。而明嘉靖五年前的六十年,處州出了六十多位進士。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
紳人和士子呼籲知府喻均在水口佛頭岩建塔,理由是水口關乎郡邑地氣文脈,水口敞,則氣泄,文脈低迷。水口遮擋閉翳,則氣蘊,文脈振奮。「麗、雲、龍、縉、遂諸邑之水,皆出其下,而以一山當之,真萃秀之區也」;「而塔其顛,真足發山川之奇哉,第山川以發胸中之奇耳。仰觀俯睇,令人若有干宵映斗之文而出,有壁立千仞之節所稱。栝蒼先達之風,將復出並興」。
喻均「從郡大夫士之欲作塔,以發山川之奇」。從,是順從、聽從之意,順應民意,從善如流。但在峭壁森立佛頭岩頂造塔,是一項浩繁的工程。事非經歷豈知難,從籌集資金到勘探基址,從遴選材料到物色建築師傅,再把一磚一櫞從山腳往山頂手提肩扛,有如螞蟻搬家或燕子壘窩。事實上,坊間有關處州文氣鬱結的說法由來已久,要求在佛頭岩造塔的籲請已延續多年。喻均的前幾任之所以無動於衷或旁顧左右,在於造塔之艱難。
但可惜的是,塔造了一半,「既以遷擢未竟」,一紙調令,喻均匆匆收拾行囊赴任松江知府。
著作
好友寄深情以詩句
喻均對於功名利祿看得很淡,將自己的居所命名為「容膝軒」,以表心志。眾好友皆以詩句肯定其情操。
王世貞《為喻邦相作容膝軒歌》
喻郎一室苦竹里,南浦流雲潤湘幾;
圖書以外無長物,僅堪容膝而已矣;
此膝一屈不復伸,無論其下無黃金;
坐處須穿幼安榻,抱時但詠梁甫吟;
羨爾尚有腹便便,坦之不肯作桮棬;
羨爾雙肱力翹闗,曲之可詣羲皇前;
但令此肱此腹安此膝,勸爾百年長一室;
不見浄名居士方丈間,千坐蓮花千佛日。
王世貞之弟王世懋,字敬美,撰有《題喻邦相容膝軒》
膝外人世間,君安寄草堂;
衡門一水上,柳岸五株旁;
掛榻元無他,攤書僅有床;
席堪穿處老,吟與抱時長;
明月偏能入,陽春亦自藏;
心從狹宇宙,道豈下羲皇;
不必論鐘鼎,居然足廟廊;
他時住金馬,猶是白雲鄉。
胡應麟《題邦相容膝軒》
一椽容膝構初成,坐挾胡床碧蘚平;
漫擬柴桑歸日傲,暫同梁父抱時情;
窗臨南浦千花入,簾卷西山萬樹明;
自是太玄耽寂莫,可容雙屐問柴荊。
歐大任《題喻邦相容膝軒》
當膝穿還坐,其如木榻何;
物情容黯淡,吾道足婆娑;
歲月群鷗狎,柴荊小草多;
東山誰勸駕,暫可掛漁蓑。[4]
參考文獻
- ↑ 《隆慶二年進士登科錄》:貫江西南昌府新建縣民籍,縣學附學生,治《書經》,字邦相,行五,年三十,閏七月十六日生。曾祖瀚,祖栗,父燮,母夏氏,具慶下,兄培、載、起、堦,弟壤、壎、裁,娶鄧氏。江西鄉試第七十七名,會試第二百六十一名。
- ↑ 《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之三十四》:萬曆三年正月戊午,工科給事中胡汝欽,參論主事喻均及承委指揮齊永壽等,工匠王瑞等,冒破修理倉廠,錢糧各有差,章下刑部。
- ↑ 龔延明主編. 天一閣藏明代科舉錄選刊 登科錄 點校本. 寧波: 寧波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526-2320-8.
《天一閣藏明代科舉錄選刊.登科錄》之《隆慶二年戊辰科登科錄》
- ↑ 喻均 字邦相 號楓谷, 新浪, 2018-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