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呈趙使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喜雨呈趙使君》是南宋吏部尚書劉黻的作品之一。
劉黻(1217—1276)溫州樂清人,字聲伯,號蒙川、質翁。少讀於雁盪山僧寺,理宗淳祐十年試入太學[1]。以上書忤執政,安置南安軍。及還,復極言政治得失。以材署昭慶軍節度掌書記,由學官試館職。歷監察御史,改正字,官至吏部尚書兼工部尚書、中書舍人。元兵陷臨安,陳宜中謀擁二王,迎黻共政,行至羅浮病卒。
“ |
閏餘五月即六月,一雨不來天欲裂。 邦侯赤心走群望,喚醒痴龍睡時節。 雷車鳳馭相後先,甘霔連天聲未歇。 茅檐靜聽老農語,今歲夐與他年別。 煙瘴壓低曾見雪,晴未兼旬雨復咽。 區區枯草寧有知,孕出靈芝光吐結。 邦侯求仁求此心,表里不欺天地徹。 為霖何暇蜥藏翁,占雲已喜鸛鳴垤。 斗頓溪流高一尺,盡與疲氓洗炎熱。 晚禾獵獵實方腴,早稻津津香已馝。 飢者可飽飽者逸,深夜城簫響清絕。 持此豐年還聖主,願同何武歌休烈。 |
” |
— [南宋]劉黻 |
著作
劉黻著有《諫坡奏牘》,《薇坦制稿》,《經惟納獻》諸書,他航海時隨身攜帶,不幸於途中散失不存。劉黻亡故後,他的弟弟應奎裒集詩文殘稿編為《蒙川遺稿》十卷,現只存傳四卷,只是蒙川著作中很少的一部分了,劉黻的詩文淳泊奮勵,寄意深遠,深深表達了一個愛國者的思想情感。
相關評價
劉黻生長在南宋末危難之秋,早在太學讀書時就伏闕上書抨擊權奸,屢遭貶斥壓抑;尤其是在國都陷落敗亡之時,毅然奔赴國難;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他將個人的命運與國家的存亡緊緊地聯繫在一起,表現了一個愛國者的忠勇。他是溫州歷史上令人敬仰和懷念的人物,現如今,樂清縣西聯鄉左原嶺頭還有劉黻的衣冠冢[2]。
視頻
喜雨呈趙使君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太學是中國古代的什麼,初三網,2020-12-09
- ↑ 劉黻故居及有關遺蹟調查,樂清市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