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喜遷鶯·街鼓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喜遷鶯·街鼓動》

作品名稱: 《喜遷鶯·街鼓動》

創作年代: 晚唐

文學體裁:詩

作者:韋莊

《喜遷鶯·街鼓動》晚唐詩人韋莊的詩。[1]精彩詩句:漢皇無事暫游汾,底事狐狸嘯作群。

此詞作於唐昭宗乾寧元年(894年),時年五十九歲的韋莊進士及第。在乍聽及第佳訊之際,簪花遊街時被眾人爭睹,這種歡鬧喧急的景象使得詞人感到十分欣喜,進而志得意滿、自我陶醉,所以寫下這首詞。

詞的上片寫放榜日的熱鬧盛況,下片描寫詞人簪花遊街時的場景。這首詞想象豐富,氣氛熱烈,語調活躍,運用恰當的比喻、誇張的修辭以及襯托手法,來透露出詞人當時躊躇滿志、飄飄欲仙的激動心情。

詩詞正文

詞句注釋

1、喜遷鶯:詞牌名,又名《鶴沖天》、《萬年枝》、《春光好》等。

2、禁城:宮城。

3、人回:指應考舉人看榜歸來。

4、鳳銜:即鳳凰銜書,謂傳達皇帝詔令,公布本科新登進士名冊。

5、鶯遷:古代常以嚶鳴出谷之鳥為黃鶯,指登第,或為升擢、遷居的頌詞。

6、龍化:如龍興起,發跡飛騰。

7、神仙:這裡指美女。唐代進士科放榜時,富貴人家即忙於從中擇婿。

8、鶴沖天:喻進士及第者從此一步登天。

白話譯文

街頭鼓聲雷動,皇城緩緩而開,赴朝庭應試科舉的士子回來了。鳳鳥銜着金榜從雲彩中出來,頓時金鼓之聲大作,讓人間平地響起了雷聲。

鶯已飛遷,龍已化成,一夜之間滿城車響馬喧。家家戶戶神仙般的美人、小姐都聚在樓閣上,爭着那登科中榜、一飛沖天的狀元郎。

作品鑑賞

這首詞寫應試科舉放榜時的熱鬧場面和詞人進士及第後的興奮與得意之情,一派昇平氣象。

上片以濃墨重彩着力表現科舉之日舉子等待放榜的熱鬧場景,"天上探人回"寫從朝廷應試而歸。"鳳銜金榜出雲來"比喻天子授金榜,"平地一聲雷"較為形象地刻畫出男子得知放榜時自己已經金榜題名時內心極度的狂喜之情,突如其來的喜訊,讓他多年的艱辛有所收穫,恍惚之間產生飄飄欲仙的感覺。

下片描摹新科進士簪花遊街拜府之時被眾人爭睹的場景,"鶯已遷,龍已化,一夜滿城車馬"三句極寫中舉之人的歡快情景。"家家樓上簇神仙,爭看鶴沖天"這裡寫家家戶戶的小姐們爭着看中舉的士子們,心懷愛慕之情。從而襯託了中舉士子年輕才俊的得意之情。"鶴沖天"這裡比喻登科中舉的人。晉陶潛所著《搜神後記》卷一有雲:"丁令威,本遼東人,學道於靈虛山。後化鶴歸遼,集城門華表柱。時有少年,舉弓欲射之。鶴乃飛,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冢壘壘。'遂高上沖天。今遼東諸丁雲其先世有升仙者,但不知名字耳。"結末兩句極盡張揚之勢,主人公名成之後,獲得極大的精神滿足。而後來,《喜遷鶯》這一詞牌又稱《鶴沖天》。

作品畫面頻轉,熱鬧非凡,活靈活現地展示出一個神氣十足、洋洋自得、躊躇滿志的新科進士形象,以及紛繁喧囂的現世風情。

作者簡介

韋莊[2](約836年-910年),字端己 。京兆郡杜陵縣(今陝西西安)人, 晚唐詩人、詞人,儒客大家,五代時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韋待價七世孫、蘇州刺史韋應物四世孫。其家族至韋莊時已衰,他父母早亡,家境寒微。少孤貧力學,才敏過人。與溫庭筠[3]齊名,並稱「溫韋」。為人疏曠不拘,任性自用。

韋莊從政仕唐不過六年,從校書郎到中諫,除左補闕。其間,曾為文化貢獻綿薄。例如,《容齋三筆·唐昭宗恤儒十條》記載他上疏請追賜雖未通過或參加科考,但其作品和能力都有一定社會影響的李賀、皇甫松、溫庭筠等才士進士改第。體現了韋莊對當時科舉中重試卷,輕能力弊病的糾正;其次是將選才僅以評判試卷為標準,擴大到與文化人能力相關的作品及社會影響上;其三,從選才目的上,由單方面為朝政負責,轉向兼顧為考生個人發展着想 。上列兩舉,對晚唐文化事業的發展,也是有一定作用的 。

韋莊的代表作是長篇敘事詩《秦婦吟[4]。這首失傳的千年的詩在後世的知名度並不如《長恨歌[5]或《琵琶行》般街知巷聞。但從藝術角度來說,這首詩卻有着不亞於任何長詩的藝術價值。《秦婦吟》全詩共1666字,將近兩倍於《長恨歌》全文的字數(840字)。

在詩中,作者韋莊借用一位萍水相逢的女子的口吻,為我們講述了公元880至882年黃巢起義攻占長安期間的那一幅地獄畫卷。,為現存唐詩中最長的一首。詩中通過一位從長安逃難出來的女子即「秦婦」的敘說,正面描寫黃巢起義軍攻占長安、稱帝建國,與唐軍反覆爭奪長安以及最後城中被圍絕糧的情形。思想內容比較複雜,一方面對起義軍的暴行多所暴露,另一方面在客觀上也反映了義軍掀天揭地的聲威及統治階級的倉皇失措和腐敗無能;一方面揭露了唐軍迫害人民的罪惡,另一方面又夾雜着對他們剿賊不力的譴責。

武成三年(910年)八月,韋莊在成都花林坊逝世,享年七十五歲,諡號「文靖」。

視頻

《菩薩蠻—韋莊》,沈愛霞

.

【古意懷遠 】《唐韻詩風》

.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