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喜跂蹈登科注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喜跂蹈登科注官》

圖片來自網絡

作品名稱: 《喜跂蹈登科注官》

創作年代:北宋

文學體裁:詩

作 者:劉摯

《喜跂蹈登科注官》北宋官員、詩人劉摯的詩。[1]

劉摯的詩詞和韻得體,貼近生活,貼近百姓,被當時社會所廣為流傳,被文人、詩人所推崇。 [2]

詩詞正文

作者簡介

劉摯(公元1030——1098年),字莘老,永靜軍東光(今阜城縣碼頭鎮西劉村)人。北宋神宗時任尚書左僕射、尚書右僕射,分別相當於首相和次相,人們習慣上稱劉摯為宰相。因漢時東光隸屬渤海郡,固也有資料稱其為渤海人。

劉摯為官清正廉潔,正氣森嚴,忠貞愛國。在嘉佑四年出任南宮縣令時,南宮賦稅甚重,繳納絹每匹折錢五百,綿每兩折錢三十,民多破產。為減輕農民負擔,劉摯將此情上疏朝廷。元祐元年(1086年),司馬光病逝後,北宋朝廷圍繞着變法形成的新、舊兩黨爭論加劇,進而因地域、政見不同形成洛、蜀、朔三黨。洛黨以程頤為領袖,朱光庭、賈易等為羽翼。蜀黨以蘇軾為領袖,呂陶等為羽翼。以劉摯為首的北方派被稱為朔黨,他們主張吸取漢、反對暴變,非大壞不更造」的觀點。作為北宋傑出的政治家,劉摯與其他兩黨之間展開了激烈的辯論,並形成了自己的理論體系。他的學術思想、執政理念在他的著作《忠肅集》里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劉摯的一生,在北宋中後期的動盪中度過,圍繞着變法,數度被朝廷罷官,歷經宦海生涯的升降沉浮。縱覽他的那些奏摺、章表,以及一些詩詞、歌賦,無不體現出劉摯不計個人得失,以國家、社稷為重,以造福黎民百姓為己任的高尚的為官之道,這在一千年前的封建官僚中是相當難能可貴的。[3]

視頻

宋「詞」那些事(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