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商鞅南門立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商鞅南門立木,春秋戰國故事。[1]

故事內容 

原圖鏈接商鞅變法

公元前361年,秦獻公死了,他的兒子渠梁被立為新國君,叫做秦孝公。秦孝公和秦穆公一樣,是一個很有抱負的人,為了改變秦國內外交困的局面,他下決心發憤圖強,招收賢能,向中原國家學習,進行變法革新。


他下了一道命令,說:「不論是秦國人還是其他諸侯國來的客人,誰能使秦國富強起來,就重用他。」


秦孝公如此重視人才,果然吸引了不少有才華的人。


有一個叫衛鞅的人,本是衛國國君姬妾所生,姓公孫,他在魏國做過官,但沒有受到魏惠王的重用。於是,他來到秦國,托人引見,得到了秦孝公的接見。


秦孝公問他,如何才能讓秦國富強起來。


衛鞅似乎早就考慮成熟了,胸有成竹地對秦孝公說:「一個國家要想富強,必須發展農業,獎勵耕織;要整頓軍隊,賞罰分明;另外,還要取信於民,說到做到。」


秦孝公非常同意衛鞅的意見,當即就拜他為大夫,讓他着手準備變法的事。


許多貴族大臣害怕變法損害自己的利益,極力反對。於是秦孝公就把衛鞅、甘龍、杜執等人召進宮裡,商議變法的事。


秦孝公說:「實行變法,就需要破除舊法,改變古禮,這恐怕會遭到天下人的批評,你們說應該怎麼辦才好呢?」


衛鞅說:「干一番事業,遭到別人的反對,是常有的事。如果大王患得患失,這件事永遠不會成功。」


甘龍和杜執是保守派,當然極力反對衛鞅的主張。


甘龍說:「聖人的『禮』、『義』怎麼能隨便違背呢?先王的制度又怎麼能任意更改呢?」


杜執也說:「沒有十倍的功效,就不能改變舊制,沒有百倍的利益,就不能變更法度。」


衛鞅反駁說:「古代禮制不同,你們說應該效法哪一種『禮』?帝王不相因襲,我們又應該遵守哪位帝王的法度?二位大夫的話,完全是庸人之見。」


秦孝公聽了衛鞅的話,堅定了變法改革的決心。


衛鞅起草了一個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拿新法當兒戲,於是,就在新法公布之前,在南門立起一根大木頭。


他說:「誰能把這根木頭扛到北門去,就賞十兩金子。」


大家都以為他在開玩笑。


有的說:「扛木頭就給那麼多金子,我才不信呢!」


有的說:「世上哪有這麼便宜的事呢?一定是說着玩的。」


就在人們議論紛紛的時候,衛鞅又提高了賞額,他說:「誰能把這根木頭扛到北門去,就賞給他五十兩金子。」


人群里走出一個小伙子,扛起木頭就走,一直把木頭送到了北門。


衛鞅馬上取出五十兩黃金,當着眾人的面,賞給了這個小伙子。


這件事立即傳了出去,一下子轟動了秦國。


衛鞅知道,他的命令已經起了作用,就把新法令公布了出去。


新法施行十年後,秦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全國沒有盜賊,百姓「路不拾遺」,家家富裕,人人豐衣足食,秦國的國力大大加強了。


到公元前350年的時候,衛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又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改革:將都城由原來的雍城遷到了咸陽,也就是今天的陝西省咸陽市,依照魯國和魏國的規模修建了宮殿,把城鎮和鄉村合併為縣,全國設立四十一個縣;統一度量衡;實行土地私有制,可以自由買賣。


這一次改革,秦國迅速富強起來。


公元前340年,衛鞅率領軍隊攻打魏國,一舉奪回了被魏國侵占的黃河兩岸的土地。為了表彰衛鞅的功勞,秦孝公把商邑,也就是今天陝西省商縣東南一帶的十五座城封給了衛鞅。從此以後,人們也把衛鞅叫做商鞅


商鞅變法得罪了許多秦國貴族,秦孝公死後,他們向秦孝公的兒子秦惠公誣告商鞅謀反,結果,秦惠公下令用五馬分屍之刑把商鞅殘忍地殺死了。


商鞅雖死,可他推行的新法卻取得了成功,秦國也因此強大起來,最後統一了中國。


參考資料 

  1. 商鞅南門立木 中國歷史故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