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商品價格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商品價格是商品價值的貨幣表現形態。在商品經濟條件下,商品的價值是由生產這種商品所耗費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但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又無法直接表示商品價值,而只能間接地和相對地表現在某種商品同另一種商品交換的比例上。

價格分為出廠價、經銷價、市場價、需求價;對於一些特殊品種的價格,如小麥等農產品,有產區收購價、產區出庫價等,均以出廠價對待,各個糧食批發市場的價格以市場價對待。

含義

商品價格是商品價值的貨幣表現

類型

有形產品價格和無形資產價格

制定規則

價值規律、價格構成規律等

構成因素

生產成本、流通費用和稅金利潤

定義

商品價格是商品價值的貨幣表現。它是與商品經濟緊密聯繫的一個經濟範疇。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商品的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一般人類勞動。這種勞動是以量的形式表現出來的。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這種商品所耗費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所決定的。商品的價值不能自我表現,一個商品的價值必須由另一個商品來表現,並且只能在同另外一個商品相交換時才能實現。

最初的商品交換表現為一種商品同另一個不同商品的易手,商品的價值通過另一種商品的使用價值的量得到表現。我們把一種商品同另一種商品相交換的量的關係或比例,稱作商品的交換價值。商品的交換價值,隨着商品生產的發展,經歷了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從簡單價值形式到擴大價值形式,再到一般價值形式,最後發展到貨幣價值形式。此時,貨幣便從商品世界分離出來,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穩固地獨占了交換價值的形式地位。從此,物物交換形式商品與貨幣相交換形式所取代。商品通過貨幣表現出來的價值,就是商品的價格。因此,價格體現了商品和貨幣的交換關係,是商品和貨幣交換比例的指數。

由此可見,商品價格的產生是以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商品交換的擴大,貨幣的出現為條件的。它是商品交換發展的必然結果。有形產品是指消費品、生產資料等有實物形態和物質載體的產品,包括農產品價格、工業品價格、房屋等建築產品價格等;無形資產是指長期使用而沒有實物形態的資產,包括專利權、非專利權、商品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商譽等。

具體範圍

現代社會中,商品關係已滲透到社會經濟的各個領域。商品價格根據商品有無物質形態分為有形產品價格和無形資產價格。有形產品是指消費品、生產資料等有實物形態和物質載體的產品,包括農產品價格、工業品價格、房屋等建築產品價格等;無形資產是指長期使用而沒有實物形態的資產,包括專利權、非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商譽等。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下列價格也包含在商品價格的範圍內:⑴地產價格。地產價格即土地價格,指經營者為獲取土地所有權或使用權,向土地所有者或出讓者支付的費用。⑵科技產品價格。技術分為物化的技術產品(如新產品、科技設備)、藉助某種物質載體顯示的技術方案(如圖紙、配方)及人們掌握的技術經驗(如生產技能)三類,分別以實物形式、書面形式、技術服務表現出來,通過商品、專利、技術轉讓、技術服務進入技術市場,其中很多具有知識產權,受法律保護。科技產品價格,即科技產品進入市場後,因科技出讓方轉讓其科技成果,而從受讓方獲取的技術使用費用。科技產品價格是以價值為基礎受供求影響形成的。⑶信息產品價格。信息產品是指一定時間、條件下,經過人們收集、加工、整理、融會貫通的經濟活動消息、情報、市場行情、數據、知識、經驗等高智力勞動成果。信息產品價格以信息諮詢費、信息資料價格表示。

制定原則

那麼,商品價格的制定應當遵循一些什麼樣的原則呢?概括地講,有以下幾個方面:

符合價值規律的要求。價值規律告訴我們,商品價值是生產商品所花費的社會必要勞動,商品價值是商品價格的本質,商品價格只是商品價值的貨幣表現。用馬克思的話說就是:"商品的價格只是物化在商品中的社會勞動量的貨幣名稱。"生產商品花費了無差別的抽象勞動(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才形成價值;商品有了價值,才能用貨幣形式來表現,從而產生價格。因此,生產經營者應遵循價值規律,依據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來確定商品價格。而且,隨着社會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單位商品所包含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縮短,"從而減低商品的價格,使商品變便宜"。

符合價格構成規律的要求。價格構成,指的是形成價格的各種要素及其組成情況。總的來說,商品價格由兩大要素組成――生產成本和利潤。商品的生產成本,包括生產商品所消耗的原料、能源、設備折舊以及勞動力費用等;商品的利潤,則是勞動者為社會所創造的價值的貨幣表現。價格構成中的生產成本應當是生產商品的社會平均成本或行業平均成本,利潤應當是平均利潤。按照社會平均成本(或行業平均成本)加平均利潤制定的價格,便是商品的市場價格。一般情況下,生產成本會隨着社會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逐步降低;而由於平均利潤率形成規律和平均利潤率下降規律的作用,平均利潤也會呈下降趨勢。因此,生產經營者在制定商品價格時,還應體現價格構成要素變動的趨勢。

考慮商品的供求狀況。雖說供給與需求的關係並非價格的決定因素,但供求關係的確會對商品價格產生重要影響。當供給大於需求時,商品價格會下降;當供給小於需求時,商品價格會上漲。因此,生產經營者應參考商品的供求狀況來確定商品的市場價格。

考慮商品的競爭狀況。生產經營者根據商品的生產成本、利潤和市場供求狀況擬定的價格,只是自己主觀的價格,現實的市場價格必須通過市場競爭才能形成(專利保護產品除外)。競爭者的多少和強弱,都會對商品價格產生重要影響。生產者往往是依據自己的利益來制定商品價格的,但其競爭對手則會根據自身的利益對這種價格作出反應,從而採取相應的價格決策,原價格擬定者又會調整其價格決策。同時,消費者也會對生產者擬定的價格作出反應,並採取相應的行為對策。因此,生產經營者在制定商品價格時,需要考慮商品的市場競爭環境和條件。

考慮貨幣供求狀況和貨幣價值變動狀況。商品的價值通過一定量的貨幣表現出來,就是商品的價格。既然商品價格是商品價值的貨幣表現,那麼,其變化就既取決於商品價值的變動(成正比),又取決於貨幣價值的變動(成反比)。當流通中的貨幣供應量超過貨幣需求量而引致一般物價水平持續地較大幅度上漲和貨幣貶值時,商品價格必然上漲;反之,商品價格必然下跌。因此,生產經營者在制定商品價格時,還應考慮貨幣供求和幣值變動狀況。[1]

構成要素

(一)生產成本

價格構成中的生產成本,是價值構成中的物化勞動價值C和生產勞動者為自己勞動所創造的價值V的貨幣形態。 在商品價格構成諸要素中,它是最基本、最主要的因素。它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商品價值量的大小,並同商品價格水平的高低成正比。因此,精確的核算生產成本,可以為正確的制定價格政策提供科學依據。

生產成本是用貨幣表現的生產產品的各種勞動消耗。由於工業生產和農業生產具有各自不同的某些特點,其生產成本的具體構成則存在差別。工業生產成本,主要包括在工業品生產過程中使用的機器設備等固定資本折舊、原材料輔助材料、電力及其它耗費等費用和生產工人、管理人員等的勞動報酬;農產品生產成本,主要包括在農產品生產過程中使用的農業機械和農具等固定資產折舊、種籽、肥料、農藥、飼料、燃料、電力及其它有關耗費等費用和農業生產者的勞動報酬。明確生產成本的具體構成對於正確的核定生產成本和價格,加強成本管理有重要作用。在核定生產成本時,既要防止遺漏必要的生產費用開支項目,又要防止把一些與生產成本無關的開支計入成本。

生產成本是制定價格的最低經濟界限,無論商品價格怎樣背離其價值,都不應使價格低於商品的生產成本。生產成本的實現,是生產單位進行再生產最起碼的條件。在規定各種價格時,必須保證企業在正常生產合理經營的條件下,至少應能夠收回它的生產成本。如果價格低於成本,必然使生產單位已消耗的社會勞動得不到補償,從而使簡單再生產無法維持。即使價格等於生產成本,也只能補償成本消耗,維持簡單再生產,卻不能保證擴大再生產。只有精確地核定工農業生產成本,才有可能在不低於生產成本這一個經濟界限的基礎上,合理地規定價格。

必須指出,在社會主義商品生產過程中,由於社會必要勞動消耗與個別勞動消耗的矛盾依然存在,因而商品生產成本客觀上也存在着社會生產成本與個別生產成本的矛盾。國家在規定商品價格時,必須以社會生產成本為基礎,而不能以企業個別生產成本為基礎。以社會生產成本為基礎確定商品價格,就會使各個企業因個別生產成本與社會生產成本產生差距而形成不同的收益,國家則可以利用這一矛盾,推動企業加強經濟核算,改善經營管理,改進生產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節約生產費用,爭取個別成本儘可能低於社會成本,創造更多的盈利。

(二)流通費用

發生在商業領域的流通費用,按其是否參與商品價值的形成,可分為生產性流通費用純粹流通費用。生產性流通費用支出的多少,會直接影響商品價格的漲落,以及人民實現生活水平的高低。純粹流通費用只能從生產勞動者為社會勞動所創造的價值中得到補償。因而,它的變化,不應引起商品價格的變化。在商品價格一定的條件下,它的節約,會相對地增加盈利。因此,純粹流通費用支出的多少,會直接影響企業利潤和國家積累。

商品流通費用,分別發生在商品流通的不同階段,參與不同環節商品價格的形成。商品的購進價格加流通費用是制訂商業價格的最低界限。

耗費在商品流通中的費用,按其與商品流通的密切程度,可以分為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

正確地核算商品的流通費用,是合理制定商品價格的必要條件。核算商品流通費用要遵循下列原則:

1、商品價格中內含的流通費用,應按商品的品種或類別分別核算,不能不分品種、類別,用企業經營的所有商品的混合平均費用計算。

2、價格中的流通費用要按商品流轉環節分別核算。

3、商品價格中,流通費用的各個項目,凡是規定計費辦法和定額標準的,要按規定的計費辦法和定額標準來計算。

(三)稅金和利潤

價格構成中的稅金利潤,具體分解為生產稅金、生產利潤、商業稅金和商業利潤。其中生產稅金和生產利潤,是生產部門勞動者為社會所創造的價值M中部分價值的貨幣形態;商業稅金和利潤,是從生產部門勞動者為社會創造的價值M中讓渡給商業部門的部分價值和商業部門勞動者追加勞動為社會所創造的價值部分的貨幣形態。簡言之,稅金和利潤是勞動者在生產流通中為社會所創造的價值的貨幣表現,是商品價格超過生產成本和流通費用的餘額。

價格中的稅金,是國家積累資金的一種重要形式。稅率的大小,是按照不同商品,根據兼顧國家、集體、個人三者利益的原則,結合國家經濟發展的需要,由國家通過法令加以具體規定的。任何企業對於應納稅金,無論經營是否盈利,都必須足額上交。任何單位或個人偷稅、漏稅的活動都是違法行為,要根據情況輕重,給予法律制裁。同時,稅金是調節企業的利潤水平和價格水平的重要手段。例如,對於國計民生關係密切或需要發展、提高消費的商品,可確定較低的稅金。

價格中的利潤,是國家積累資金的另一種形式,其中也有一部分留作企業基金,它分為生產利潤和商品利潤。工業品價格中的生產利潤稱為工業利潤,農產品價格中的生產利潤稱為農業純收益。

由商業部門購銷的工業品的工業利潤,是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時也是商業收購價格的構成因素。它所體現的經濟關係是工商企業之間的關係。由於工商企業都實行經濟核算,以收抵支,並以利潤指標作為考核工商企業經濟效益的重要指標之一,因此,在制定價格時必須正確處理工商利潤的分配。確定工商利潤的分配比例要以產品成本和工業品之間的合理比價為依據,並考慮各種產品的產銷情況和供求關係,以及各種產品對國計民生的重要程度等因素作出適當安排。使之既有利於工業生產的發展,又有利於商品流通的擴大,並有助於促進工商企業加強經濟核算,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