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唐長安大明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唐長安大明宮》,中國唐代宮殿遺址考古發掘報告。考古學專刊丁種第11號。1959年科學出版社出版。

本專著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本書約8.5萬字,插圖31幅,圖版72頁,附圖4幅。正文除前言和結語外,分城垣、宮殿遺址、太液池與龍首渠及含光殿的發現4部分。正文後附錄有(清)王森文:「漢唐都城圖」。書後附俄、英文提要。

前言介紹了大明宮的位置、沿革、布局以及考古發掘經過。城垣從宮城、夾城和城門三方面敘述了發掘與勘探情況。宮城北部呈梯形,南部呈長方形,據實測西城垣長2256米,北城垣長1135米,東城垣由東北角起,向南(偏東) 1260米處向東折304米,然後再南折1050米與南城垣相接,南城垣長1674米。城垣建築除在城門附近一段和拐角的內外表面為磚砌外,其餘全為版築夯土牆。城基築於當時地面下,城牆比城基稍窄,牆厚10.5米。另外,在宮城的西、北、東三面築有夾城,保存不好,建築同宮城而較窄。文獻記載大明宮宮城共有11座城門,經勘探和發掘已找到9座,已發掘的有北城垣的玄武門及其內外重門和東側的銀漢門。丹鳳門是大明宮南面的正門,有三個門道,而其餘各門都是一個。玄武門是北面的正門,發掘證明門頂不起券,是上架過梁的一種門道,頂部建有門樓。大明宮內各宮殿遺址除含元殿外,多已埋於地下,已探出較大遺址共20處,僅發掘麟德殿一處。麟德殿是大明宮內規模最大的宮殿之一,巨大的夯土台基平面呈長方形,台基的周圍砌有磚壁。殿台上建有前、中、後三大殿,均面闊九間,前後殿各進深三間,中殿進深五間,殿的周圍繞有迴廊一周。在後殿的東西兩側,各發現包有磚壁的長方形夯土台基一座,二者形制、大小相同,這兩個台基據文獻記載,當為郁儀(東)、結鄰(西)二樓的樓基遺址。另外,在二樓的南面有東西對稱、形狀、大小相同的兩個近方形的台基,可能為麟德殿左右的「東亭」和「西亭」基址。太液池位於大明宮北部,池分東西兩部分,中間以渠道相連。西池面積較大,池沿岸發現有夯土基址,可能為太液池的「周廊」遺址。龍首渠在東城垣向東突出的部分,這一帶處於現市區之內,破壞較甚,工作開展不多。從局部發掘情況看渠兩壁砌石條,底部鋪石,上蓋石板。含光殿,由於「含光殿及球場等,大唐大和辛亥歲乙未建」石志的發現,得以確定其位置。但遺址破壞殆盡,形制已不可知。

結語指出大明宮發掘的主要收穫是,明確了大明宮的位置和形制,繪製了實測圖,從而糾正了過去大明宮研究者所繪大明宮圖的錯誤。接着探討了大明宮廢棄的原因,大致是在唐末僖宗與昭宗之間人為的火災焚毀的。大明宮的發掘,明確了宮城的位置、形制,以及宮內主要宮殿的布局、建築形制和特點,從而補正了有關文獻的記載。這本報告僅是大明宮發掘的一部分資料,因此對大明宮全貌的了解有待於今後進一步的工作。

作者介紹

作者馬得志(1923—),山東莒縣人。1949年前曾在中央研究院史研所及北平圖書整理處等單位任職。1949年至今,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從事考古工作,著有《唐長安城郊隋唐墓》等。

相關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為書籍文獻的綜合性、科學性和知識性的工具書。選收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文學藝術的各個學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以一部著作,或一篇論文、作品為一條詞目;古籍[1]中個別篇章,習慣上認為有特殊意義的,也獨立設目。一部著作[2]一般只在一卷出現。少數著作是幾個學科不可缺少的,在有關各卷互見。互見條目用(參見第 頁)註明。

視頻

唐長安大明宮 相關視頻

實拍西安大明宮,唐長安城三座主要宮殿中規模最大的一座
長安——大明宮

參考文獻

  1. 中國古籍和中國少數民族古籍的定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 2016-07-26
  2. 專著和論文哪個含金量高,搜狐,202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