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唐山市開平區劉鯤-再現千年古陶瓷神話(劉效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唐山市開平區劉鯤-再現千年古陶瓷神話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唐山市開平區劉鯤-再現千年古陶瓷神話》中國當代作家劉效來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唐山市開平區劉鯤-再現千年古陶瓷神話

春暖花開的季節,我沐浴着溫暖柔和的陽光,迎着拂面而來習習微風,遊春般地騎着單車,到早已熟悉的唐山泉河陶瓷廠,採訪女廠長、天目瓷系列產品第三代傳人、北泉河頭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劉鯤。

出身陶瓷世家的劉鯤,向我介紹了天目瓷系列產品的研製過程:我的爺爺1958年在雙橋公社陶瓷廠擔任黨支部書記,燒制大缸利用釉土(含鐵)時,曾出現過油滴和鐵紅現象。我的父親1982年擔任唐山市銀河瓷廠黨支部書記,兼廠長,一次,在燒制日用瓷時,從無意掉在瓷坯上的一小塊鐵鏽天然形成的的五道光環受到啟發。從此,他翻閱史料,尋根究源。歷經多年的艱辛探索,克服一個又一個難以想象的困難,終使失傳700多年的天目瓷重見天日。在2000年9月第三屆唐山中國陶瓷博覽會上一亮相,立即引起轟動:新華社、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工人日報》、《河北經濟日報》、河北電視台、日本共同社、NHK電視台等國內外新聞媒體,紛紛對此作了專題報道。

陶藝奇葩——天目系列,包括曜變、油滴、茶葉末、玳瑁等30餘種作品,全是我父親歷經艱辛研製開發的。

天目是古代鐵系黑釉陶瓷的統稱,天目瓷器屬於宋代八大名瓷之一。其中,以曜變、油滴、兔毫最為名貴,而鐵系黑釉曜變天目瓷又居名瓷之首。據有關資料記載,失傳700餘年的鐵系黑釉曜變天目瓷,在國內連碎片都尚末發現,僅在日本東京靜嘉堂文庫、大阪藤田美術館和京都大德寺龍光院等處,存有4隻宋代鐵系黑釉曜變天目茶碗,被日本人當做國寶。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著名專家陳顯球先生為此曾深深喟嘆:「可惜這種燒制技術在國內已失傳。真正的曜變天目,一般只能從圖片上看到。」

我父親研製開發的曜變天目,是天目系列作品的一部分,也是天目系列中最珍貴的品種。其中,我父親燒制的曜變藍圈釉瓷和現存日本的宋代曜變天目瓷碗相近,具有兩個特點:一是有斑點,二是斑點周圍閃耀着藍色光輝,應稱為傳統曜變天目瓷。

在此基礎上,我父親又研製開發了黑寶石釉瓷、紅寶石釉瓷、銀圈釉瓷、彩雲釉瓷、正點鷓鴣斑、絨球釉瓷、金圈釉瓷等曜變天目品種,是傳統曜變天目鐵系釉料的傳承、創新和超越,是同類的異晶體。據專家介紹,曜變天目之所以精美,是基於Fe2o3和P2o5產生的液相分離,析晶體及液滴對光的散射和干涉產生的藝術效果,堪稱藝術精品,彌足珍貴,加之曜變天目之外其它天目陶瓷作品——油滴、雨點、兔毫、毫變紋、玳瑁、茶葉末、木葉天目、黑釉天目、類鷓鴣斑、鐵紅、金沙石等品種,可稱天目系列作品,極富收藏價值。因其製作技術之精之難之深之奧,所以此系列作品被譽為可遇不可求的藝術珍品。

劉鯤邊敘述,邊潸然淚下,因為她知道父親在研製、開發宋代天目瓷幾十年的辛酸、困苦的經歷。劉鯤接任瓷廠後,心想:我是第三代傳人,又有大學文憑,我既接了班,就應把父親的事業發揚光大,更上一層摟。於是,她思前想後,制定了切實可行、詳盡而周密的「再現千年唐代古陶瓷」研製計劃: 據有關資料載:1987年陝西省法門鎮寶塔地宮出土的秘色瓷,是唐代越窯青瓷中的精品,茶盞的裡面像是一碗清水,也叫無中生水,這是唐代秘色瓷非常令人神往的視覺效果。

劉鯤為使這一千年古陶瓷神話再現,乾脆把行李搬到車間,吃住在廠,晝夜在車間裡磨爬滾打,注漿成型,修坯上釉,裝窯出窯,查看管路,記錄升、降溫曲線,修改或重定作業計劃。有時代病堅持,甚至忘記吃飯睡覺,二十四小時連軸轉……冬來暑至,春種秋收,歷經千餘個日日夜夜,終研製開發成功。

在唐代秘色瓷「無中生水」的視覺效果上,增加宋代曜變天目瓷之晶花,錯落有致,改進了天目瓷或黑,或紅,或棕,不柔和的釉面視覺效果。而新產品顯得十分幽靜深邃,敘述着千年的歷史滄桑,應稱為「唐宋秘曜」。

唐宋秘曜璀璨的釉色,自然天成,呈現一幅美麗的畫面,在不同的光彩輝映中,宛如縹緲的宇廟中忽明忽暗的星辰,如夢如幻,具有濃厚的東方藝術的神秘感受和獨特的民族審美風格。伴隨茶文化的發展和繁榮,是一種濾去浮躁沉澱下的深思,帶來歷久彌新的口感和滄海桑田的詩意,給人以無限的遐想。唐宋秘曜如夢如幻的色調和晶花,這也符合分相和結晶的原理。唐代秘色瓷和宋代曜變天目瓷的結合,再現千年古陶瓷神話,是唐宋文化與現代文化的撞擊、交融、升華、創新的必然結果!

風雨一家人,半個世紀「唐宋秘曜」魂牽夢繞之猜想,道出了赤誠的中國心。用唐宋秘曜詮釋了普通三代共產黨員的初心和生活的意義,實現了自然天成、天人合一的審美觀念,促進了現代陶瓷工業技術進步,使中國古陶瓷煥發了青春。

唐宋秘曜,是新時代政治、經濟、文化、工藝之產物,其中的天地人「三才盞」有茶、有乾坤,唐宋秘曜在路中……北泉夢,唐山夢,中國夢,劉鯤信心十足地對我敘述着……

2023-6-4-劉效來原創首發完稿於唐山茅屋陋室[1]

作者簡介

劉效來,1961年7月由唐山六中應徵入伍,1962年開始業餘文藝作品創作,1965年在「抗美援越」備戰中,與戰友共同創作並演出的活報劇在軍直調演中榮獲創作和演出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