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哭頭》,川劇《哭頭》胡琴傳統戲折戲。
川劇,俗稱川戲,主要流行於中國西南地區川渝雲貴四省市的漢族地區,是融匯高腔、崑曲、胡琴(即皮黃)、彈戲(即梆子)和四川民間燈戲五種聲腔藝術而成的傳統劇種。川劇分小生,鬚生,旦,花臉,丑角5個行當,各行當均有自成體系的功法程序,尤以「三小」,即小丑,小生,小旦的表演最具特色,在戲劇表現手法、表演技法方面多有卓越創造,能充分體現中國戲曲虛實相生、遺形寫意的美學特色。
劇目介紹
黃吉安編劇
《柴市節》之一折。宋末元初,南宋丞相信國公文天祥終在柴市口盡節。歐陽夫人撲到刑場,抱頭痛哭:敘述文一生效忠宋室,死得其所,惟夫妻情重,今朝永別。哭到傷心深處,暈倒在地。醒來後,聽老家院報知宋遺臣張毅甫因敬仰信國公忠義,願資助夫人扶柩回籍,眾百姓抬棺裝殮。夫人跪地泣謝不已。
重慶市川劇院藏周慕蓮演出本。
中國戲曲
中國戲曲是一種高度綜合的漢族民間藝術。這種綜合性不僅表現在它融匯各個藝術門類(諸如舞蹈、雜技等)而出以新意方面,而且還體現在它精湛涵厚的表演藝術上。各種不同的藝術因素與表演藝術緊密結合,通過演員的表演實現戲曲的全部功能。其中,唱、念、做[1]、打在演員身上的有機構成,便是戲曲的綜合性的最集中、最突出的體現。唱,指唱腔技法,講就「字正腔圓」;念,即念白,是朗誦技法,要求嚴格,所謂「千斤話白四兩唱[2]」;做,指做功,是身段和表情技法;打,指表演中的武打動作,是在中國傳統武術基礎上形成的舞蹈化武術技巧組合。這四種表演技法有時相互銜接,有時相互交叉,構成方式視劇情需要而定,但都統一為綜合整體,體現出和諧之美,充滿着音樂精神(節奏感)。中國戲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綜合表演為中心的富有形式美的戲劇形式。
視頻
哭頭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唱念做打中做指的是什麼,吾愛詩經網,2021-03-26
- ↑ 什麼是千斤話白四兩唱? ,搜狐,2019-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