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哈蜜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哈蜜瓜

哈密瓜特徵
原圖鏈接

哈密瓜 是甜瓜的一個轉變。又名雪瓜、貢瓜。食用哈密瓜對人體造血機能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可以用來作為貧血的食療之品。如果常感到身心疲倦、心神焦躁不安或是口臭,食用哈密瓜都能有所改善。性質偏寒,還具有療飢、利便、益氣、清肺熱止咳的功效,適宜於腎病、胃病、咳嗽痰喘、貧血和便秘患者。

基本信息

中文名:甜瓜

外文名:Muskmelon

別 名:甘瓜,香瓜、哈密瓜,白蘭瓜,華萊士瓜

拉丁學名:Cucumis melo L.

界:植物界

哈密瓜特徵
原圖鏈接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合瓣花亞綱

目:葫蘆目

科:葫蘆科

族:南瓜族

屬:黃瓜屬

種:甜瓜

分布區域:中國、蘇聯、西班牙、美國、伊朗、意大利、日本

命名者及年代:L.,1753

簡介

哈密瓜主產於吐哈盆地(即吐魯番盆地),它形態各異,風味獨特,瓜肉肥厚,清脆爽口。哈密瓜營養豐富,含糖量最高達21%。哈密的甜瓜在東漢永平年間就成為進貢的異瓜種了。至清代,被哈密王作為貢品,受康熙賞賜而得名哈密瓜。時哈密瓜「往年進貢」、「瓜莫盛於哈密」、「瓜則充貢品者真出哈密」。追根溯源,哈密瓜卻源於吐魯番鄯善縣一帶。

哈密瓜的品種資源很豐富。按成熟期不同,分早熟、中熟和晚熟品種。早、中熟的稱為夏瓜,晚熟的稱為冬瓜。早熟的品種主要有黃旦子納西甘、一包糖、包孜可口奇、石甜401等,其特點是皮薄肉細,香味濃郁。中熟品種主要有紅心脆多汁、肉厚細膩、清香爽口而博得人們喜愛。晚熟品種主要有黑眉毛密極干、青麻皮密極干、炮台紅、青皮紅肉、青皮冬瓜、黃皮白肉可口奇等。「黑眉毛」、「青麻皮」的特點是瓜肉呈淡青色,儲藏後肉質由脆硬,逐漸變得綿軟多汁、甜爽而又醇香。[1]

形態特徵

一年生匍匐或攀援草本;莖、枝有棱,有黃褐色或白色的糙硬毛和疣狀突起。卷鬚纖細,單一,被微柔毛。葉柄長8-12厘米,具槽溝及短剛毛;葉片厚紙質,近圓形或腎形,長、寬均8-15厘米,上面粗糙,被白色糙硬毛,背面沿脈密被糙硬毛,邊緣不分裂或3-7淺裂,裂片先端圓鈍,有鋸齒,基部截形或具半圓形的彎缺,具掌狀脈。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花:數朵簇生於葉腋;花梗纖細,長0.5-2厘米,被柔毛;花萼筒狹鐘形,密被白色長柔毛,長6-8毫米,裂片近鑽形,直立或開展,比筒部短;花冠黃色,長2厘米,裂片卵狀長圓形,急尖;雄蕊3,花絲極短,藥室折曲,藥隔頂端引長;退化雌蕊長約1毫米。雌花:單生,花梗粗糙,被柔毛;子房長橢圓形,密被長柔毛和長糙硬毛,花柱長1-2毫米,柱頭靠合,長約2毫米。果實的形狀、顏色因品種而異,通常為球形或長橢圓形,果皮平滑,有縱溝紋,或斑紋,無刺狀突起,果肉白色、黃色或綠色,有香甜味;種子污白色或黃白色,卵形或長圓形,先端尖,基部鈍,表面光滑,無邊緣。花果期夏季。[2]

分布範圍

中國各地廣泛栽培。世界溫帶至熱帶地區也廣泛栽培。

生長習性

哈密瓜性喜充足的陽光和較大的晝夜溫差,白天可以發揮光合作用,而夜晚的呼吸消耗較小,有利於養分沉澱,因此糖分含量高,味極香甜。果皮表面有網紋,果肉有綠色、白色、橙色等多品種,主要產於降雨量小,晝夜溫差大的新疆哈密、吐魯番、鄯善等地。由於交通方便,可以遠銷各地,所以產量不斷地增加。

特殊的自然地理條件是哈密瓜生長、發育和糖分積累的必要因素。魯克沁又名魯蘭、六眼泉,即漢代的柳中城、明代的柳城。它北靠寸草不生的火焰山,南臨一望無際的庫姆塔格沙漠,特殊的自然環境,使它具有夏季的高溫、空氣乾燥、雨水稀少、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非常適合哈密瓜對於生態環境的特殊要求。

主要變種

馬泡瓜(變種)CucumismeloL.var.agrestisNaudin

與原變種的區別在於植株纖細;花較小,雙生或3枚聚生;子房密被微柔毛和糙硬毛,果實小,長圓形、球形或陀螺狀,有香味,不甜,果肉極薄。

中國南北各地有少許栽培,普遍逸為野生,朝鮮也有。

常不食用,作觀賞。

菜瓜(變種)CucumismeloL.var.conomon(Thunb.)Makino

果實長圓狀圓柱形或近棒狀,長20-30(-50)厘米,徑6-10(-15)厘米,上部比下部略粗,兩端圓或稍呈截形,平滑無毛,淡綠色,有縱線條,果肉白色或淡綠色,無香甜味。花果期夏季。

中國南北普遍栽培。

果實為夏季的蔬菜,並多醬漬作醬瓜。

品種分類

多圖

哈密瓜其品種達180多個,形狀有橢圓、卵圓、編錘、長棒形等到多種,大小不一,小者1公斤,大者15-20公斤,果皮有網紋、光皮兩種,色澤有綠、黃白等到,果肉有白、綠、桔紅,肉質分脆、酥、軟,風味有醇香、清香和果香等。

東湖瓜

東湖瓜是哈密瓜的一種,「新疆甜瓜甲天下,東湖甜瓜甲新疆」是對東湖瓜的最好闡述。東湖瓜網紋美觀,味如香梨,鮮甜脆嫩,發散着誘人的奶香、果香和酒香。東湖產的甜瓜香甜甘淳,人們把鄯善東湖瓜視為瓜中之王。

黑眉毛

黑眉毛哈密瓜外形橢園,皮上有十幾道墨綠色的縱條花紋,宛若美女秀眉,瓜肉翠綠,質細多汁,含糖分高,粘口粘手,入冬後食之,更是香氣襲人,甘甜爽口。

紅心脆

紅心脆哈密瓜色澤橙紅,酥脆多汁,含奶油味,濃香四溢,食後余香繞口,經久不散。

黃蛋子

黃蛋子哈密瓜色金黃,形園個小,肉如羊脂,鬆軟味甜,室內置放一瓜滿屋生香。

雪裡紅

雪裡紅為新疆哈密瓜研究中心育成的厚皮甜瓜,屬早中熟品種,果實發育期約40天,果實橢圓形,果皮白色,偶有稀疏網紋,成熟時白裡透紅,果肉淺紅,肉質細嫩,鬆脆爽口,入口即化,口感似香梨,中心折光糖15%以上,單瓜重約2.5公斤。

伽師瓜

伽師瓜因產地在伽師縣而得名,已有1500餘年的種植歷史,其品種繁多,分早、中、晚三類四季皆有達三十餘種。伽師瓜栽培歷史悠久,其形體勻稱飽滿,具有肉厚質細、香甜清脆、汁濃、皮薄、含糖量高等特點,居全疆甜瓜之首,成為國內各類瓜果中的佼佼者。[3]

作用和功效

1、補血

哈密瓜對人體造血機能有顯著的促進作用,所以可以用來作為貧血的食療之品。可治發燒、中暑、口渴、尿路感染、口鼻生瘡等症狀。

2、防曬

美味可口的哈密瓜不僅僅是人們夏季消暑的上佳選擇,而且它還有着特殊的作用。法國的一位農夫在無意中發 現,有種哈密瓜對人們的皮膚特別有好處,它能防止人們嬌嫩的皮膚被太陽曬傷。

哈密瓜瓜瓤的橙黃色源於胡蘿蔔素,這是一種強大的抗氧化劑,可以幫助您抵抗紫外線的輻射,有助於維護皮膚健康。所以每天吃一兩塊哈密瓜,對保養夏季皮膚是有很大益處的。

3、減肥利便

哈密瓜是減肥的上乘水果,哈密瓜所含的熱量非常低,脂肪的含量也很低,但是它卻具備人體所需的多種營養成分。哈密瓜性質偏寒它具有利便、益氣、清肺熱止咳嗽的功效,適用於腎病、貧血、便秘者、胃病和咳嗽痰多的患者。

4、預防疾病

如果常感到身心疲倦、心神焦躁不安或是口臭,食用哈密瓜都能有所改善。每天吃半個哈密瓜可以補充水溶性維生素C和B族維生素,能確保機體保持正常新陳代謝的需要。

種植時間

整體來說,哈密瓜要種得好,還得要適時播種,一般掌握在晚霜過後,土表下10厘米深地溫穩定在14℃左右即可播種。採用地膜覆蓋的瓜地,可在4月20日前後播種,不採用地膜覆蓋,播種期可適當後移。準備儲藏的哈密瓜,播種期可延遲到5月20日左右。[4]

種植技術

1、播種:哈密瓜一般播種後5-7天即可出苗,出苗3天之內應立即查苗補種,補種的種子應進行種子消毒,然後浸種催芽,種子露白即可補種。

2、間苗定苗:在1-2片真葉時開始間苗,每穴留2株,間苗時注意間去弱苗及病苗。4-5片真葉時定苗,每穴留1株健苗。如果精量播種,可在4片真葉時,將間苗、定苗一次完成。

3、中耕除草:中耕鬆土即可提高地溫,又可保墒和剷除雜草。未覆蓋地膜的瓜田,瓜苗出齊後可用手鏟在瓜苗周圍鬆土、壟土,並結合除草。中耕深度20厘米以上,在瓜苗伸蔓前中耕除草2-3次,結合中耕,拔除播種穴周圍的雜草並隨時封嚴穴口。

4、倒蔓:當長到5-6片真葉時進行倒蔓,倒蔓時將根莖部靠畦內一側的土壤輕輕扒開後,使其成為一個5-7厘米深的小槽,然後順勢將瓜蔓倒向槽內,並抹去莖基部的第1、2個側蔓。與此同時在根莖基部培10-20厘米的疏鬆干土。

5、整蔓留瓜:哈密瓜的整蔓、留瓜根據品種而定,早中熟品種,例如:紅密寶、紅太后、新密15號(香妃密)、新密13號(新皇后)等可採用單蔓整枝法,中晚熟品種,例如:新密雜7號(8601)、新密11號(86-1)、新密23號(金密寶)等採用雙蔓整枝法。具體整枝方法可根據當地種植習慣而定。

6、壓蔓:結合整枝可用土塊或樹枝交叉法壓瓜蔓,用土塊壓蔓,要先將壓蔓處的土劃一條小槽,將瓜蔓順勢放在小槽內,在壓上土塊,全生長期共壓蔓2-3次,直至封壟為止。

7、追肥:地膜覆蓋栽培的瓜田一般不在追施有機肥,若基肥不足,可追施部分餅肥或化肥。追肥必須在雌花開放前進行,在兩株瓜苗之間,距溝沿下方20厘米處挖穴,每畝追施磷酸二銨20公斤,尿素5公斤,油渣150公斤。第一次果實採收後,可進行第二次追肥,根外追肥可採用:磷酸二氫鉀200克加尿素300克,分別配成千分之二和千分之三的溶液。黃腐酸30-50克,配成萬分之三到萬分之五溶液。噴施寶5毫升加水50公斤。上述溶液在清晨和傍晚均勻地噴灑在葉面上。

8、採收:及時按要求採收哈密瓜,採收時要留10厘米丁字把。[5]

管理方法

1、溫度管理

春季育苗強調保溫防病,苗床採用多膜覆蓋,地面鋪設電加溫線。採用「二高二低」法變溫管理,即出苗前,苗床溫度應保持白天30~32℃,夜間18~20℃,以促齊苗;第一片真葉展開前,床溫應適當降低,保持白天25~28℃之間,夜間15~16℃,以防高腳苗;第三片真葉出現止,床溫應適當提高,保持白天30~32℃之間,夜間18~20℃,以促進早出真葉;定植前一周進行低溫煉苗,使幼苗逐漸適應大田環境條件。

2、水分管理

苗期應嚴格控制水分,視苗床缽體乾濕程度于晴天的午前進行適量澆水,澆後待植株表面和土表水分蒸發、水漬收干後再蓋塑料薄膜。

3、濕度光照管理

通風降濕是防止幼苗病害發生的關鍵。因此,齊苗後在床溫許可的範圍內,應儘量揭開小環棚塑料薄膜,增加通風,降低苗床空氣濕度。遇陰雨天氣,在中午前後也要進行短時間的通風降濕、增加光照。[6]

常見病害

1.猝倒病

(1)、幼苗發病時,可噴灑銅銨合劑藥液。配方是:硫酸銅2份,硫酸銨15份,消石灰4份,充分混合密閉一晝夜後使用。打藥時取藥粉一份兌水400份噴霧。

(2)、70%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噴霧。

2.枯萎病

枯萎病又叫萎蔫病,蔓割病,俗稱死秧子。

(1)、藥液灌根:70%甲基托布津或40%超微多菌靈300倍液灌根。以株基部為中心,挖深10厘米,直徑8-10厘米小圓坑,主根基部露到外面往坑內灌滿藥液,灌後不封坑,使根部受到煅練而抗病。

(2)、塗抹:用70%敵克松1份加麵粉20份,兌水調成糊狀,塗抹到病株基部,防治效果很好。

3.白粉病

白粉病通常在座瓜中後期發生,如不及時防治,病情蔓延快,使植株光合作用減弱,葉片硬化乾枯,衰亡。

(1)、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噴霧。

(2)、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噴霧。

4.霜霉病

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的病葉殘體越冬,發病初期葉片出現水漬狀斑點,嚴重時病斑連成片,使葉片乾枯似火燒一樣,乾枯捲縮。

(1)、農業防治:培育和選栽壯苗,要選擇地勢好、排水好、肥沃沙質土壤種植,施足農肥和磷鉀肥,合理密植,通風透光,切忌陰天澆水;發現病株立即拔出燒毀。

(2)、藥劑防治:可用40%乙磷鋁、40%疫霜靈2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噴霧。

5.地下害蟲防治

地下害蟲主要有小地老虎、蠐螬、螻蛄,對常發生地下害蟲的大棚,定植前要採取預防措施。

(1)、結合施底肥,每公頃用1.5公斤的辛硫磷毒土施入,毒殺地下害蟲。

2)、毒餌誘殺:定植後發現地下害蟲可進行人工捕殺或毒餌誘殺。毒餌配製:用50%辛硫磷乳油1公斤加適量水稀釋後拌在30公斤炒熟的麥麩上,於傍晚撒在瓜秧附近及地下害蟲活動的地方誘殺。

6.瓜蚜

瓜蚜也稱膩蟲。在高溫季節繁殖率高,危害重。

(1)、在蚜蟲初發期呈點片發生階段可用40%樂果乳油1000-1500倍液防治。後期可加大藥液濃度用800—1000倍液防治。

(2)、用來福靈乳油3000-4000倍液噴霧

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加強農業防治,結合化學防治,要勤觀察,及時用藥,清理雜草。控制棚內濕度、保持植株乾燥是防病的最有效措施。

7.種蠅、金針蟲、地老虎、薊馬

噴灑敵百蟲或敵敵畏1000倍液於幼苗及莖基周圍。

8.蚜蟲

樂果或已酰甲胺磷乳油,1份藥加水5份,用毛筆或小排筆沾藥液塗於瓜秧基部,塗10cm左右。

9.紅蜘蛛

噴灑樂果乳油800-1000倍;73%克蟎特乳油1000倍,石灰硫磺合劑波爾0.2-0.3。以上藥劑可交錯使用,在收穫前15天應停止施藥;20%的三氯殺蟎醇800-1000倍液噴灑。

10.細菌性葉斑病

噴800-1000倍敵克松,800-1000ppm鏈黴素:1:1:250的波爾多液;300倍退菌特。以上藥劑可交換使用,6-7天噴一次,共2-3次。

11.疫霉病

隨水灌藥,70%敵克松每次每株3克;50%可濕性福美雙每次每株4克;25%瑞毒黴素每次每株1克。在灌水時隨水把藥灌入瓜溝內,共灌2次,其間隔為半月左右,灌藥同時可結合葉面噴灑58%甲雙靈錳鋅800-1000倍。

真菌性葉枯病(弱斑病)

可噴灑:1:1:250的波爾多液;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400-500倍;

75%百菌清600-800倍液,噴藥時保證質量,每7-10天噴一次,連噴2-3次。


相關視頻

記住這4點,挑出來的哈密瓜超級好吃,皮薄肉多,還香甜!


今年種植哈密瓜的農戶賺錢了,城裡人大老遠跑過來採摘,吃相喜人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