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哈爾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哈爾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全國56個國家級高新區之一,於1988年經黑龍江省委、省政府批准闢建,1991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首批晉升為國家級高新區。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更多的是着眼於產業發展規律。高新技術產業在發展初期需要政府的扶植加以培育。科技部對於「高新區」的介入甚至都細化到了產業的指導目錄,也就是說,哪個地方的高新區應重點發展何種產業,都有着明確的規定。

園區介紹

2001年12月,哈高新區和哈經開區管理機構合併。2009年11月,哈高新區和哈經開區管理機構分設。目前,哈高新區總規劃面積23.9平方公里,其中,集中區面積19.7平方公里。  

哈高新區自創建以來,堅持以高新技術成果商品化、產業化、國際化為核心,以創建優良發展環境、實現跨越發展為主題,以思想創新、體制創新、技術創新、工作創新為動力,走人才立區、項目興區、科技強區之路,積極推進工作重心向依靠環境、依靠發展集中區和培養新的經濟增長點轉移,努力打造服務開發區、數字開發區、信用開發區、景觀開發區、人文開發區,高新技術發展取得了可喜成績。截止到2002年底,高新區累計實現技工貿總收入1095億元、工業總產值986億元、利稅148億元。

累計實施火炬計劃項目191項,其中國家級火炬計劃項目94項,項目總投資17.6億元,湧現出億陽信通、九州電力、四海數控、光宇電源、新中新電子等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高成長性的高新技術企業,初步形成了高新技術支柱產業群體,產值或技工貿總收入超千萬元企業達到78家。已批准25個國家和地區的210家外商投資企業入區,合同外資額達到3.1億美元,外資到位額達到2億美元。

高新區發展歷程

高新區發端於1988年國務院啟動的「火炬計劃」,所以有的高新區起名為「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注意去掉了「新」字),比如「廈門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威海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1978年到1988年的十年間,中國實行對外開放和對內改革的基本國策,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這一階段的經濟增長主要是依靠資源、資金和廉價勞動力推動的粗放式增長模式。要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必須依靠科技進步。於是1988年6月,總設計師在全國科學大會上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著名論斷。

「中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發展計劃-火炬計劃」正是在這一背景下誕生的。該計劃的兩項核心內容就是「創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創辦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在火炬計劃的推動下,各地紛紛結合當地特點和條件,積極創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1988年第一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北京誕生[2],當時名稱為「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實驗區」,簡稱北京試驗區。這就是大名鼎鼎「北京中關村」的前身。截止到目前,全國已有156家高新區。

視頻

哈爾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相關視頻

2016年哈爾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稅務局營改增首票開出側記
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升級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參考文獻